文_TNT 攝影_Buick
2017 別克 中國文化之旅
文_TNT 攝影_Buick
從華北到西川,從彩云之南到邊陲曠野,與別克一起跨越一座座橋梁,見證歷史,穿越古今,感受不同,完成2017寰行中國之旅。

每年 “寰行中國”都有設立一個主題,從2014年的 “探索華夏五千年”,到2015年的“一帶一路”,再到2016年“生生不息”,每一年的主題都極富時代感與挑戰精神。2017年主題則有些不走尋常路,以“文化橋梁” 為主題,沿北京-西安、西安-成都、張家界-貴陽、貴陽-西雙版納四條線路,通過探訪凝聚著中國人杰出智慧的古今著名橋梁,挖掘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
經歷了前三段的辛勞,大部隊在貴陽整備集結,我也在此時正式加入其中,而作為歷屆“寰行中國”不可或缺的成員,2017別克?中國文化之旅的車隊除了別克SUV家族之外,全新一代君威也將與我一道隨行。全新9AT與全混動技術的革新體驗,科技與文化情懷的交相呼應,使得我對即將開啟的文化之旅又多了一分期待。
離開貴陽,我們一路向西行駛70余公里,抵達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天龍屯堡。這里曾是明朝屯兵之地,所有居民都是明代朱元璋時期為平定叛亂駐扎在此的士兵后裔。士兵帶來的地戲也從六百年前傳承至今。安順地戲最初是軍隊開拔、戰爭時舉行的祭祀儀式,主要片段是戰爭戲,通過獨特唱腔及表演形式,深受人們喜愛。天龍屯堡歷經六百多年風雨滄桑,至今任保留了明朝漢族的文化特征。
駕駛著全新一代君威,使用著自適應巡航系統,跟著車隊繼續西行,來到有48個布依山寨的石頭寨——在嶙峋的山坡上構建起一排排鱗次櫛比的石屋,此為石頭寨。寨中太平橋跨越河水,連接古代驛站,促進商貿往來、增進居民交流。世代居住的布依族人民穿著獨特的蠟染服飾。其蠟染技藝由于獨特印染方法及精美圖案,被國內外所借鑒。成為石頭寨一張亮麗的名片。


在石頭寨的不遠處便是“素影空中飄匹練,寒聲天上落銀河”的黃果樹大瀑布。河水從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直瀉犀牛潭中,響聲震天,十里之外,即聞其聲。其巨大的飛瀑,未見其景,先聞其聲。黃果樹下游的索橋飛架南北,連通兩縣,站在索橋之上,腳下是“水皆漂碧,千丈見底”的河水,而遠處則是黃果樹氤氳水霧與壯麗秀美的瀑布,甚至震撼。
在離開黃果樹瀑布,出多彩貴州之前,我們車隊浩浩蕩蕩駛上壩陵河大橋——連通黔中與黔西南,橫跨大峽谷,國內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徑鋼桁梁懸索大橋。它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從貴州前往昆明的時間,由10個小時縮為如今3.5小時。橫亙于青山之間,壩陵河大橋令兩地不再遙河相望,一座橋,架起滇黔的道路,也架起兩地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在進入云南境內后,我們大部隊沒有繼續向西,而是駛出高速向山上駛去,去探訪一處勝境——勝境關,這里是元代以來,中原內地入云南最重要的通道,被稱作“入滇第一關”。不僅有以天為界的勝境坊,還有以地為界的山溪。走進勝境關,驛道兩旁的古老石板組成了一條險峻的古道,透過綴滿露珠的草葉,馬蹄深深的印記依然在石板上顯現著,歲月的風雨將這歷史的絮語永遠的留在了古道上。斑駁的石獅似乎也在訴說著曾經的歷史和滄桑。

從貴陽出發,行駛近400km后,我們抵達了中轉站云南曲靖,此時全新一代君威儀表盤上顯示出了一組驚人的油耗數據——4.8L/100km,這樣的成績對于在起起伏伏的云貴高原中穿梭,高速巡航占70%路況,車上幾乎滿載,一款2.0T+9AT的車型來說,其燃油經濟性可謂展現得淋漓盡致。究其原因,這款高效率且不失平順行的9AT功不可沒,其以7擋作為直接擋,8、9擋作為超速擋,在ACC開啟下當車速達到90km/h即可輕松掛入最高擋9擋,其傳動效率與燃油經濟性不言而喻。

我們繼續向西南方向進發,來到有小云南之稱的越州潦滸,一座古老的廣濟橋連接著茶馬古道,往來客商聚集于此。潦滸也成為當時經濟貿易的集市。在此交易最重要的商品便是越州陶瓷。這里,潦滸陶瓷藝人手工制作、經龍窯柴燒的各種陶品,無論是盛水的缸、喝茶的壺,還是飲酒的杯、裝飾的瓶等等,無不蘊含著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情,展現出一種回歸自然、原始質樸、低調奢華的古拙之美。







再往南走便是寧洱縣,這里有現存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驛站之一那柯里,其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驛站山清水秀、風景優美,至今還保存有茶馬古道上重要的歷史遺跡,古道在密林中盤繞,小溪在驛站中流淌,自然寧靜的環境就是世外桃源。穿過那柯里的每一個角落,走過風雨橋,走進碾子房,踏進榮發馬店,走上茶馬古道,一起感受那段艱苦的崢嶸歲月。
馬跳橋,也是一座有故事的橋。過去馬兒能馱兩人跳過馬跳橋則為一等馬,能馱一個人跳過此橋則為二等馬,以此來區分馬兒的優劣與價值。
2017別克中國文化之旅最后一程的最后一站,來到了隱藏在西雙版納深處的曼召村,感受這傳承800余年的一種手工技藝——泰紙,原始且簡樸;感受造紙人的一種匠心生活,精細且雋永,這就是傣族傳統手工造紙技藝,而制造出來的便是云南雨林的守望之紙一傣紙。在西雙版納的曼召村中有這樣一群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制作著一張張手工紙,也重復著簡單而清香的生活。靠他們的一雙手,一顆赤誠心,將古老的技藝維系傳承至今。
今年,“寰行中國”2017別克?中國文化之旅一路從華北到華南,再從彩云之南到邊陲高山;無論是飄搖千年的索橋,還是聞名遐邇的石拱橋;無論是金剛鑄鐵通衢大橋,還是精致的創世杰作玻璃橋,寰行車隊沿途逐一造訪,不為趕路只為探尋發生在人和橋梁之間的動人故事,從中解讀“橋文化”,如此走心的旅行,相信你也會動容。2018,讓我們一同出發,繼續寰行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