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金飛 于曦
·藥物與臨床·
大腸癌患者術中植入氟尿嘧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王楠 金飛 于曦
目的 探討大腸癌患者術中植入氟尿嘧啶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接受手術的大腸癌患者, 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試驗組:采用術中植入氟尿嘧啶;對照組:采用空白對照。觀察術后兩組患者腎功能、白細胞計數和感染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計數水平及感染發生率分別為(4.90±1.34)mmol/L、(64.80±4.71)μmol/L、(5.20±2.01)×109/L、6.7%, 與對照組的(4.60±1.41)mmol/L、(63.10±5.12)μmol/L、(5.60±1.85)×109/L、3.3%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大腸癌患者術中植入氟尿嘧啶安全可靠, 可以應用于臨床。
大腸癌;氟尿嘧啶植入;有效性;安全性
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在歐美發達國家大腸癌的發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 并且其發病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也在快速上升, 據WHO數據統計發病率位于肺癌和胃癌之后的第三位, 大腸癌因其具有發病隱匿、進展兇險等特點, 處理起來較為棘手, 不利于早期治療因此大腸癌患者死亡率較高, 5年生存較短。目前大腸癌的臨床治療首選外科手術[1]。目前臨床常見術式為Ⅰ期切除吻合術、結腸造口Ⅱ期縫合術、Harmann手術、姑息性結腸造口術, 雖然經過手術治療, 仍有部分患者出現術后的復發及轉移[2]。本科在手術中植入氟尿嘧啶緩釋劑以期降低患者術后復發轉移風險, 為驗證術中植入氟尿嘧啶的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科做了相關研究,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月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共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上述患者均術前腸鏡經過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為大腸癌, 有明確的手術指征。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0例。試驗組:男14例, 女16例, 年齡43~65歲, 平均年齡(53.2± 4.1)歲;對照組:男15例, 女15例, 年齡42~65歲, 平均年齡(54.0±3.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以進行比較。60例患者中直腸癌16例, 肛管癌2例, 右半結腸癌29例, 乙狀結腸癌11例,降結腸癌2例。腸癌Dukes分期:B期35例, C期25例。均簽署本院倫理專家組根據本實驗研究, 制定的倫理學知情通知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存在持續性腹痛腹脹、便血、黑便惡心以或肛門排便排氣停止等表現;②影像學提示大腸占位;③結腸鏡檢提示腸占位病變, 病例為大腸癌。排除標準:①有精神類疾病病史的患者;②不同意參加臨床試驗者;③預計生存期<3個月的患者;④過敏患者;⑤嚴重感染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前均采取對癥支持療法, 以改善患者全身情況, 完善檢查, 情況緊急者36 h內行手術治療,擇期手術者予以常規補液以改善水電解質紊亂、離子失衡,術前禁食。根據患者病變的位置不同采取相應的手術方法,直腸癌(包括肛管癌)和乙狀結腸癌的患者采取完全腹腔鏡下解剖分離術, 切除完全吻合。右半結腸或升結腸的患者采取手助腹腔鏡瞎的解剖分離術, 體外切除及切除吻合。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之上在手術結束關腹前將氟尿嘧啶緩釋劑均勻的分布腹腔內, 劑量為500 mg[3]。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周的腎功能(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計數和術后感染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計數水平及感染發生率分別為(4.90±1.34)mmol/L、(64.80±4.71)μmol/L、(5.20± 2.01)×109/L、6.7%, 對照組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計數水平及感染發生率分別為(4.60±1.41)mmol/L、(63.10±5.12)μmol/L、(5.60±1.85)×109/L、3.3%。兩組尿素氮、肌酐、白細胞計數水平及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驗結果比較

表1 兩組實驗結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雖然目前外科學技術經過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但是近年來外科手術對于大腸癌患者的5年的生存率沒有明顯的延長, 患者術后發生復發及轉移仍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原因[4]。臨床中晚期的大腸癌患者占比例較多, 對于中晚期的大腸癌患者多數已經發生的淋巴及血液的轉移, 大約20%的大腸癌患者就診時已經發生了門脈系統的微轉移癌, 所有對于中晚期的術后患者應用全身化療有必要性。但是由于全身化療局部藥物濃度較低、藥物作用時間較短、全身副作用較大、全身化療藥物不容易通過腹腔-血漿屏蔽同時患者耐受程度不一, 影響了化療藥物的應用[5], 造成局部種植性播散的腫瘤細胞的有效的化療藥物濃度降低, 增加了術后發發轉移的幾率。因此在大腸癌術中植入氟尿嘧啶可以增加局部藥物濃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使藥物直接通過門脈系統吸收對于控制大腸癌的復發轉移有著一定的臨床療效, 藥理學研究顯示腹腔植入氟尿嘧啶在局部的淋巴結、門脈系統和周圍組織的藥物濃度為靜脈給藥的上百倍, 藥物作用時間為10 d以上, 更有利于殺滅殘存的腫瘤細胞[6]。研究還顯示氟尿嘧啶的腹腔給藥不良反應較小, 更能保證化療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氟尿嘧啶可以抑制DNA的合成, 干擾體內RNA的轉錄復制,影響了機體核苷酸的合成, 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自臨床應用氟尿嘧啶腹腔植入治療以來臨床觀察其主要的毒性作用為骨髓移植和消化道不良反應, 在停藥后2周可以明顯恢復, 本研究顯示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組較空白對照組比較白細胞未明顯變化, 表明氟尿嘧啶腹腔植入對于患者的白細胞影響較小, 用藥安全性較高, 與國內研究具有一致性[8-10]。本文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月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大腸癌患者60例, 探討大腸癌患者術中植入氟尿嘧啶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術后空白對照組和腹腔植入氟尿嘧啶試驗組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和感染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氟尿嘧啶的腹腔植入未見明顯的骨髓移植和腎功能損傷, 同時不會增加患者術后感染的風險, 與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所以大腸癌患者術中植入氟尿嘧啶安全可靠, 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
[1] 張躍平, 張勇, 黃兵.左半結腸癌并發急性腸梗阻Ⅰ期手術治療體會.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3(8):137-138.
[2] 殷保兵, 馬保金, 陳進宏, 等.大腸癌術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劑的臨床觀察.中國臨床醫學, 2006, 13(5):767-768.
[3] 張超.左半結腸癌所致急性腸梗阻32例手術治療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8):536-537.
[4] 姜明善, 尹春柱, 邢寶成.中低位直腸癌術中應用5-氟尿嘧啶緩釋劑的安全性.中國老年學, 2011, 31(12):2311-2312.
[5] 梁忠平, 成光輝, 唐超明, 等.簡易腹腔化療與氟尿嘧啶緩釋劑在大腸癌圍手術期的對照研究.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26):177-178.
[6] 姜國勝.直腸癌術中應用5-氟尿嘧啶緩釋劑的療效及其安全性.山東醫藥, 2013, 53(31):48-49.
[7] 劉愛國, 梅蔚德, 許健健, 等.緩釋植入化療藥物的臨床研究進展.癌癥進展, 2004, 2(4):270-276.
[8] 梁正, 孫曉光.結直腸癌術中腹腔植入緩釋氟尿嘧啶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09, 38(23):3593-3594.
[9] 林志東, 毛盛名, 卜巨源, 等.大腸癌術中植入氟尿嘧啶緩釋劑安全性及其臨床療效的研究.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3(5):370-373.
[10] 李沛雨.直腸癌病人術中植入5-氟尿嘧啶緩釋劑的安全性及療效研究.外科理論與實踐, 2009, 14(1):52-54.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intraoperative fluorouracil implan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ANG Nan, JIN Fei, YU Xi.Department of Anorectal, Dal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Xinhua University Hospital, Dalian 11602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 and safety of intraoperative fluorouracil implan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60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operation were divided by envelope metho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traoperative fluorouracil implant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blank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renal function, white blood count and infection occurrence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levels and incidence of infection respectively as (4.90±1.34) mmol/L, (64.80±4.71) μmol/L, (5.20±2.01)×109/L and 6.7%, comparing with (4.60±1.41) mmol/L, (63.10±5.12) μmol/L, (5.60±1.85)×109/L and 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Intraoperative fluorouracil implanta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it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Colorectal cancer; Fluorouracil implantation; Effectiveness; Safet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49
2017-06-19]
116021 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肛腸科
于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