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李娟 方建國
魚腥草會致癌?沒依據
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藥學部李娟 方建國

春夏將至,餐桌上怎么能少了魚腥草。近兩年,關于藥食兩用的魚腥草是否含有馬兜鈴酸,是否有腎毒性并致癌的爭論此起彼伏,一直未有定論。那么,魚腥草到底是安全的還是有致癌風險?
魚腥草為三白草科蕺菜的新鮮全革,是臨床應用多年的傳統中藥,它最早記載于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因為有一股魚腥味所以叫魚腥草,在有些地方也被叫作折耳根、岑草或蕺菜等。魚腥草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等。
魚腥草中的化學成分種類較多,主要含有揮發油、黃酮、生物堿等,此外,還含有部分有機酸、脂肪酸、甾醇以及氯化鉀等無機鹽成分,這之中并沒有馬兜鈴酸。
針對網絡上關于魚腥草因含有馬兜鈴內酰胺而可能誘導腎病并致癌的傳聞,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風險監測與評估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李耘在2016中國食品辟謠論壇上表示:馬兜鈴酸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1類致癌物,而馬兜鈴酸在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是馬兜鈴內酰胺-I,同時也在某些植物中存在,這兩者并不可等同。盡管馬兜鈴內酰胺-I能夠造成腎小管上皮細胞的損傷,作用與馬兜鈴酸相似,但從魚腥草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得到的馬兜鈴內酰胺AII、馬兜鈴內酰胺-BII和馬兜鈴內酰胺-FII三種酰胺類成分(總含量0.016g/kg),與馬兜鈴內酰胺-I可不是一回事兒,它們還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對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可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李耘認為,質疑“魚腥草具有腎毒性”有一定數據支持,但是直接認定“魚腥草致癌”的邏輯推論不夠嚴謹,結論有失慎重。
此外,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藥用植物學專家何先元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吃魚腥草導致腎臟損傷的案例。云南中醫學院校長熊磊也表示,目前,無論是臨床上還是實際生活中,都沒有聽說過有關吃魚腥草(折耳根)導致腎病的情況,學界也沒有研究能夠證實二者有直接關系??梢?,從致癌物成分分析來者,魚腥草不含有腎毒性并致癌的馬兜鈴酸和馬兜鈴內酰胺-I。從魚腥草食用藥用的悠久歷史來看,魚腥草也和腎病沒有直接關系,更不必說致癌了。
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魚腥草作為野菜佐食。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時,曾帶領眾人食用魚腥草充饑。而在現代,魚腥草被納入《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和《中國藥典》第一部(2015年版)也都將魚腥草歸入藥食兩用的名單。
涼拌魚腥草是最常見的食用方法。葉片茂盛、顏色翠綠、魚腥氣濃的新鮮魚腥草,還可以用來煲湯、清炒。藥店購買的干燥魚腥草,可以用來泡水當茶喝。
因魚腥草藥性偏寒,所以虛寒性體質及疔瘡腫瘍屬陰寒,無紅腫熱痛者不宜食用;對魚腥草過敏的人也不宜食用。如果是新鮮魚腥草,用量為100克;如果是干燥魚腥草,盡量控制在30克內;不要連續多次食用,一周吃2次~3次即可。
還有人擔心魚腥草滴鼻液的安全性。魚腥草滴鼻液由魚腥草的蒸餾液制備而成,所含成分為以甲基正壬酮為代表的揮發油類化合物,與馬兜鈴內酰胺成分毫無關系,更不必說與馬兜鈴酸及其腎損害有什么關系了。無論從所含化學成分還是臨床實踐應用方面來看,魚腥草滴鼻液都是安全的。
填字游戲11期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