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新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陽 550002)
五嘎沖水庫征地移民集中安置點規劃分析
劉永新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貴陽 550002)
文章主要結合普安縣五嘎沖水庫工程建設實際情況,闡述了普安縣五嘎沖水庫工程建設征地農村移民集中安置點規劃要點。水庫工程建設征地農村移民集中安置點的規劃關系到移民搬遷后的生產生活,對社會穩定及當地經濟恢復發展意義重大。為確保移民集中安置點規劃的合理性,必須結合庫區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妥善安置好移民,因地制宜,為移民的搬遷提出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處理好移民搬遷安置與當地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關系,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水庫;移民;安置點;規劃;給排水;供電
五嘎沖水庫工程地處普安縣與盤縣交界的隔界河上,左岸為普安縣,右岸為盤縣,距普安縣城60km,距紅果120km,是馬別河流域規劃第二級。壩址以上集水面積618km2,多年平均流量14.1m3/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447億m3。水庫總庫容9912萬m3,正常蓄水位為1337m,相應庫容9432萬m3,有效庫容7118萬m3,水庫規模中型。
工程的主要任務是以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為主,結合灌溉,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水庫淹沒影響區和樞紐工程建設區移民安置涉及普安縣4個鄉鎮9個村44個組以及隔界河電站,盤縣2個鄉鎮3個村10個組。另外,灌區涉及普安縣雪浦鄉、樓下鎮;供水區涉及普安縣地瓜鎮、羅漢鄉、新店鄉。
五嘎沖水庫淹沒到規劃水平年2012年直遷人口為710人,其中684人集中安置(羅漢鄉120人,雪浦鄉277人,新民鄉287人),對此共規劃了3個集中安置點,文章選取毛家塘、馬坎兩個安置點進行詳細規劃設計。2個安置點均有機耕道直達,交通較為方便,毛家塘安置點規劃用地面積8400hm2,高程在1525-1536m之間,占地類型以灌木林和旱地為主;馬坎安置點規劃用地面積1.93hm2,高程在1480-1501m之間,占地類型以灌木林和旱地為主。安置點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安置點分布情況
3.1 毛家塘安置點規劃
安置點內用地規模按70.0m2/人控制,擬安置28戶120人,規劃用地面積8400hm2,占地類型以旱地為主。
3.1.1 場地平整和街道規劃
安置點內道路設計結合當地實際,以減少開挖量并有利于建筑物布置和管線敷設為原則。在安置點場地平整的基礎上布設出入道路,道路需進行路面硬化建設。在平面規劃上,宅基地成排布置,前后宅基地間留出4m入戶通道,在滿足消防規范的前提下,選取適當位置設置階梯通行便道,在規劃范圍內的空余地段置公共服務用房和綠地,沿宅基地正面和背面兩側設置綠化帶。在豎向規劃上,本安置點為平面布置,考慮場地的整體排水,設置成1個臺地,臺地東面擋土墻高4m ,西面擋土墻高4m ,場地土石方基本平衡。每戶宅基地的正面、背面可由入戶通道直接進入,方便農戶的生產和生活。安置點修建對外連接道路800m與就近的四級公路相接。
因安置點臨近村鎮,故無需設置教育設施,適齡教育均可就近在原有學校就讀。搬遷以后,上學路途可縮短1.6km,原有醫療設施均可沿用。且搬遷以后,就醫途徑可縮短1.6km。同時,依據規范,在安置點內設置一個衛生所(兼顧百貨店),以方便移民就醫。安置點內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沿道路設邊溝、涵管集水,采用地表明排與暗溝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到點內低處集中處理后排放。根據排水量、地面坡度、匯流時間,進行排水溝設計[1]。
3.1.2 給排水規劃
1)給水規劃:毛家塘移民集中安置點人均用水量(包括牲畜飲水)取0.12m3/d,則供水規模設計流量為:Q=0.12×1.2×120=18.14m3/d。達標水經管徑為DN50PE管自流至安置點西南面距離200m處100m3高位水池后,自流分配到各戶。為了控制用水,節約用水,需安裝裝閥門和水表。管道埋深80cm。
2)排水規劃:毛家塘移民集中安置點總用水量(包括牲畜飲水)取18.14m3/d,排水規模設計流量分為生活污水量和雨水量兩部分,生活污水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60%考慮;雨水量按照場地面積和多年雨水徑流模數得13.83m3/d,公式為:Q=0.60×Q生活+Q雨水=24.71m3/d。安置點采用有蓋板的排水溝進行排水,排水溝設置在安置點住房前,排水溝尺寸為400mm×400mm和1000mm×1000mm,坡度為0.5%。排水溝匯集污水后集中進入化糞池處理后排入附近沖溝。化糞池容積12m3,型號:Z7-12QS,磚砌結構。
3.1.3 供電規劃
根據安置點所在區域電源點情況,居民點生產生活用電,可在當地現有電源點T接10kV線路至居民點,并安裝配電變壓器,點內低壓配電線路以220V的線路沿村莊街道架設。毛家塘移民集中安置點位于新民鄉羅漢村,供電由距安置點約200m的l0kV輸電線路引入,通過降壓后輸配到各家各戶實施一戶一表安裝。工程內容包括l0kV線路架設、變壓器安裝、220V線路架設、一戶一表安裝。工程設計和施工標準按農網改造標準執行。供電容量根據農村生活用電量加上較大功率的農機具使用因素按戶均4.0KW計。根據所需容量選配相應的變壓器。安置點內路燈采用節能型太陽能路燈。
3.2 馬坎安置點規劃
安置點內用地規模按70.0m2/人控制,擬安置64戶277人,規劃用地面積1.93hm2,占地類型以旱地為主。
3.2.1 場地平整和街道規劃
安置點內道路規劃設計類似于毛家塘安置點。在平面規劃上,宅基地盡量沿等高線并排布置,前后宅基地間留出4m入戶通道,在滿足消防規范的前提下,在適當位置設置階梯通行便道。在規劃范圍內的空余地段可設置公共服務用房和綠地,沿宅基地正面和背面兩側設置綠化帶。在豎向規劃上,為盡量挖填平衡,節省開挖工程量,宅基地盡量沿等高線布置,本安置點為階梯狀布置,設置成8個臺地,相鄰臺地高差1.5m,臺地間用漿砌石擋土墻分隔,每個臺地的進深包含宅基地用地和入戶通道的寬度。每戶宅基地的正面規劃由階梯進戶,背面可由入戶通道直接進入,方便農戶的生產和生活。安置點需修建對外連接道路800m與就近的四級公路相接。安置點內的公共設施建設同毛家塘安置點。搬遷以后,上學和就醫途徑均可縮短約1.7km。點內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同毛家塘安置點[2]。
3.2.2 給排水規劃
1)給水規劃:安置點生活用水從庫區提水至新建高位水池,新建一座容積為50m3的高位水池。供水標準按以每人平均日用水量120 L計。安置點消防采用手提式干粉滅火器,每戶設置2個。在道路邊管網上設置DN65室外消防栓。馬坎移民集中安置點人均用水量取0.12m3/d,則供水規模設計流量為:Q=0.12×1.2×277=39.89m3/d。
據初設地質資料和實地調查,本階段考慮在安置點附近的庫區取水,水源點水質、水量均滿足要求。經一級泵房提水至二級泵房后,再經二級泵房提水至半山坡新建50m3高位水池后,自流分配到各戶。為了控制用水,節約用水,需安裝裝閥門和水表,管道埋深80cm。
2)排水規劃:馬坎移民集中安置點總用水量取39.89m3/d,排水規模設計流量分為生活污水量和雨水量兩部分,生活污水量按照生活用水量的60%考慮;雨水量按照場地面積和多年雨水徑流模數得13.83m3/d,公式為:Q=0.60×Q生活+Q雨水=37.76m3/d。安置點采用有蓋板的排水溝進行排水,排水溝設置在安置點住房前,排水溝尺寸為400mm×400mm和1000mm×1000mm,坡度為0.5%。排水溝匯集污水后集中進入化糞池處理后排入附近沖溝。化糞池容積12m3,型號:Z7-12QS,磚砌結構。
3.2.3 供電規劃
根據安置點所在區域電源點情況,居民點生產生活用電,可在當地現有電源點T接6kV線路至居民點,并安裝配電變壓器,村內低壓配電線路以220V的線路沿村莊街道架設。馬坎移民集中安置點位于新民鄉博上村,供電由距安置點約200m的l0kV輸電線路引入,通過降壓后輸配到各家各戶實施一戶一表安裝。工程內容包括6kV線路架設、變壓器安裝、220V線路架設、一戶一表安裝。工程設計和施工標準按農網改造標準執行。供電容量根據農村生活用電量加上較大功率的農機具使用因素按戶均4.0KW計。根據所需容量選配相應的變壓器。安置點內路燈采用節能型太陽能路燈。
綜上所述,水庫工程建設征地農村移民集中安置點的規劃關系到移民搬遷后的生產生活,對社會穩定及當地經濟恢復發展意義重大。為確保移民集中安置點規劃的合理性,必須結合庫區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妥善安置好移民,因地制宜,為移民的搬遷提出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處理好移民搬遷安置與當地的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的關系,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1]王文奇, 魏軍亮.淺談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農村移民安置規劃目標和標準的擬定方法[J].四川水力發電, 2011, 30(02):159-162.
[2]李迅春.橋鞏水電站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7,27(S2):266-268.
1007-7596(2017)08-0141-03
2017-07-24
劉永新(1969-),男,四川新都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設計工作。
D632.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