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蓮,吳國靜,武昆利
(大理大學第六附屬醫院,昆明650041)
某傳染病專科醫院職業暴露發生情況分析
薛蓮,吳國靜,武昆利*
(大理大學第六附屬醫院,昆明650041)
目的:分析傳染病醫院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方法:采用傳染病醫院自行設計的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登記表,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院內發生的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醫院職業暴露以臨床護士崗位所發生的比例最高,其中工作1年以內的護士發生機率最高。針刺傷發生職業暴露構成比最高為74.6%。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傳染科發生職業暴露59例,占53.6%。結論: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廣,加強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管理,探索個性化的全員職業防護教育培訓方式尤為重要。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傳染病
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暴露于病原體污染的環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體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發生職業暴露后感染的情況〔1〕。專科傳染病醫院收治的病種常為病毒性肝炎、傷寒、瘧疾、肺結核、梅毒、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在傳染病醫院工作的醫務人員因其職業的特殊性,相比較綜合醫院會更加頻繁接觸到危險因素,工作中如個人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或防護措施不到位,易發生職業暴露,成為醫院感染的受害者和傳播者。職業暴露不僅會損害醫務工作者的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到醫療衛生單位的生存與發展〔2〕。現對某傳染病專科醫院發生的110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事件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以在某傳染病專科醫院臨床科室工作的醫師、護士、實習生(均參與過防止職業暴露的相關培訓)等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職業暴露登記表,對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發生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進行登記和追蹤。分析職業暴露年度發生次數、暴露科室分布情況、暴露人員工種及工齡、暴露源病原菌、暴露方式及處理情況等,進行數據匯總,統計學分析。
2.1 一般情況2013年至2015年某傳染病專科醫院共發生職業暴露110起。110起職業暴露者在暴露后均做應急處理,跟蹤1年,所有發生暴露的醫務人員均未被感染。
2.2 職業暴露與工種、工齡的關系醫院職業暴露以臨床護士崗位所發生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醫師、實習護生等,其中工作1年以內的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風險最高。見表1。
2.3 分析不同暴露方式和暴露源病原菌的構成情況110例職業暴露集中在針刺傷方面,據統計110名工作人員因針刺傷發生職業暴露構成比最高為74.6%。在發生原因中因輸液結束拔針暴露總次數構成比為35.5%,見表2。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見表3。

表1 2013年至2015年某傳染病專科醫院110例不同崗位職業暴露情況

表2 不同暴露方式的構成情況

表3 2013年至2015年某傳染病專科醫院職業暴露不同暴露源病原體的構成情況
2.4 分析職業暴露科室分布情況傳染科發生職業暴露59例,占53.6%。見表4。

表4 2013年至2015年某傳染病專科醫院職業暴露科室分布情況(n)
3.1 探索個性化的全員職業防護教育培訓方式尤為重要由表1至表4均提示職業暴露在不同崗位的人群中均有發生,盡管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培訓,但仍有發生。特別是傳染病專科的醫務人員,危害和影響巨大。表1提示不同崗位職業暴露情況,其中三個層次的人員不容忽視。工作1年內的護士發生職業暴露最多,占25.5%,3年中發生職業暴露的數量幾乎不變,與新入護士操作不熟練,職業安全意識不強有關,應在護士崗前培訓及科室新入護士培訓中加強職業防護的相關培訓,規范護理操作流程,提高新護士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識,以減少或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工作2~5年的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例數明顯減少,與工作能力和職業防護意識的提高有關;但是,從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5年及以上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比例占22.7%,呈逐年上升趨勢,考慮與高年資護士容易犯經驗主義,對職業暴露重視程度不夠有關,可見,不同年限的醫務工作者,職業安全防護的教育都不容忽視。此外,醫生和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的發生率逐年下降,但仍有發生,提示相關培訓有效,應繼續加強。
3.1.1加強醫務人員自我防護意識,針對不同崗位反復分層次分批全員參與進行培訓注重各個層級護士的培訓和監管。由于低年資護士工作性質多為大量基礎操作,接觸銳器的機會多,操作欠規范,處理應急事件緊張,因此發生銳器傷的概率高于其他崗位。同時,調查發現本組職業暴露案例高年資護士高達22.7%。發生職業暴露的人員均受過專門的職業安全教育培訓,具備基本的職業安全常識,發生職業暴露后均能按職業暴露的流程處理上報。90%的問題發生在操作快結束時未按標準執行,特別是對于醫療廢物的處理不規范。應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安全教育和相關培訓,在高危操作前應充分做好風險評估,科學預防醫院感染,增強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范的意識,提高防范職業暴露的能力,從而有效預防和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3〕。
3.1.2關注醫生職業暴露問題陳小燕等〔4〕認為“醫師和護士都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本組調查中醫生占23.6%,多集中在外系科室,執行有創操作時防護意識不足。在醫療護理操作中,應嚴格遵守和執行標準預防技術。標準預防這一重要理念,被認為是能夠防止皮膚和黏膜職業性血液接觸的方法〔5-6〕,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有效的防護措施。
3.2 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廣、防護產品的使用、全程管理處置醫療廢物能降低職業暴露風險由表2提示針刺傷仍為最主要的暴露方式,占74.6%。有研究表明,將安全醫療裝置常規使用、落實安全防范措施,能夠有效地預防62%~88%的銳器傷害〔1〕。本組調查中發現,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存在操作不規范、特別是操作結束時思想放松如使用后的銳器未按規范處置,用后銳器丟棄在治療盤中,再次取放物品時發生職業暴露,或者醫廢處理流程不合理,二次處理醫廢時發生職業暴露;從3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針刺傷中因“注射結束回套針帽”發生職業暴露的情況正逐年下降,在2013年發生9例因回套針帽導致醫務人員針刺傷后,醫院相關部門有針對性的開展了相關培訓,規范操作流程,用后針頭及時處理,禁止雙手回套針帽,提高安全意識,2015年因回套針帽導致針刺傷下降到4例,證明相關培訓能夠有效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同時,血液、體液噴濺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占13.6%,2013年發生4例,2015年發生7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多發生在搶救患者時,對病情評估不足,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到位,防護用品放置啟用不方便及舒適度差也是醫務人員使用防護用品依從性差的原因。應針對性的加強培訓,注重安全注射理念的推廣,嚴格落實防護產品的使用制度,將環節管理應用于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防范職業暴露的發生。此外,應為每個科室統一配備必需的防護用品,定期檢查使用及登記情況,從醫院管理層面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相關條件和制度的實施〔7〕。此外,3年中銳器劃傷發生職業暴露的例數變化不大(占11.8%),且各種因素導致的職業暴露始終難以杜絕,表明職業安全教育的難度很大,探索有效的職業安全防護教育體系,是未來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和努力的方向。
3.3 加強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管理表3提示暴露病原菌HIV、乙肝占37.3%,其中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有研究表明,截止2010年,美國有57名醫護人員因職業暴露被確認感染HIV病毒,目前,我國國內也已經有醫務人員由于職業暴露導致HIV感染的案例報道〔8〕。由于臨床醫務人員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和反應不同,對暴露危害的反應差別很大,一方面是過度緊張、恐懼;另一方面是不夠重視、麻木。評估阻斷時需要考慮暴露級別、暴露源病毒載量、暴露者個人身體及免疫狀況、以及暴露后即刻處理情況等因素來進行綜合評價。及時上報,做好傷口的緊急處理、預防用藥、服藥后觀察、定期復查等工作〔9〕。特別要注意的是不明原因的暴露源占14.5%,這組數據均發生在二次處理醫廢時發生的暴露,無法追蹤暴露源,導致后期阻斷措施和追蹤沒有針對性,危害巨大。
3.4 圍繞不同科室的職業暴露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培訓從表4可以看出,3年中該傳染病醫院傳染科發生職業暴露59例,占53.6%,綜合科發生51例,占46.4%。其中,傳染科以肝病科和艾滋病科發生職業暴露居多,占傳染科發生率的79.7%,然而傳染科職業暴露的培訓、危害、風險防控點是每年定期均進行培訓,特別是艾滋病科,可見培訓效果不容樂觀,綜合科的發生與文獻報道一致,多發生在ICU和外科,應積極聯合相關科室、部門進行討論,找出問題,調整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效果。
〔1〕高鳳莉.醫護人員銳器傷害與職業安全〔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7):16-18.
〔2〕蔡文智.醫務人員職業傷害現狀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研究〔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9.
〔3〕相立英,佟青,藏東鈺,等.醫務人員銳器傷職業暴露預防控制措施的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9):4926-4927.
〔4〕陳小燕,徐春麗,陳倩,等.156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390-1392.
〔5〕武冬冬,陳娟,高靜.手術室護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防護對策〔J〕.護理研究,2013,27(27):3037-3039.
〔6〕MEHTA A,RODRIGUES C,SINGHAL T,et al.Interven?tions to reduce needle stick injuries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J〕.Indian J Med Microbiol,2010,28(1):17-20.
〔7〕蔡苗,陶紅兵.內科和外科系統醫護人員不良事件報告情況及阻礙因素〔J〕.中國醫院,2013,17(8):31-33.
〔8〕胡必杰,高曉東.職業暴露防控你做了嗎?〔N〕.中國醫學論壇報,2012-09-27(A5).
〔9〕馬愛萍.16例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后的預防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0,10(6):72-75.
Profil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 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Xue Lian,Wu Guojing,Wu Kunli*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Kunming 65004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mong the medical staff i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fil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registry.Results: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was the highest among clinical nurses,and the highest rate was among nurses who had worked for less than a year.The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y was up to 74.5%.The rate of contact to HIV and HBV accounted for 37.3%,and 14.5%of 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s happened for unknown reasons.59(53.6%)medical staff in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experienced occupational exposure.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safe injection,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and explore individualized patterns of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all the staff.
the medical staff;occupational exposure;infectious diseases
R472
A
2096-2266(2017)08-0075-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8.018
(責任編輯 李楊)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20152156)
2016-10-10
2016-12-16
薛蓮,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姑息護理、感染性疾病護理和護理教育研究.
*通信作者:武昆利,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