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娟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江蘇 南通 226500)
綜合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價值
秦 娟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江蘇 南通 226500)
目的 探討綜合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價值。方法 收集我院診斷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納入研究時患者無急慢性疾病,無腫瘤疾病,能與護士能夠溝通。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基礎護理相同,研究組加用綜合健康教育。對比兩組護理前后實驗室指標。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結果 兩組護理前實驗室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實驗室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綜合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形成健康生活習慣。
綜合健康教育;老年;糖尿病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飲食的多種選則性,糖尿病逐步成為全球性的疾病。美國CDC指出面對龐大的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人均消耗1~1.8萬美元/年,平均住院費約為其他內科患者的4倍[1]。糖尿病患者近幾年的發病率得到迅速攀升,而且向低齡化發展,糖尿病若不積極治療會造成多器官受累[2]。美國近幾年提出綜合健康教育的概念,通過全程綜合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同時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2]。因此本次研究擬收集我院診斷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析綜合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價值。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2月~2017年1月我院診斷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納入研究時患者無急慢性疾病,無腫瘤疾病,能與護士能夠溝通。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基礎護理相同,研究組加用綜合健康教育。研究組平均年齡(67.5±12.8)歲、男43例,女37例,對照組平均年齡(66.6±11.9)歲、男45例、女35例,兩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常規護理
糖尿病常規護理包括(1)運動護理:項目選擇慢走、太極拳、廣場舞等,運動時間每日控制在30分鐘。(2)疾病教育: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3)藥物護理:告知患者規律服用降糖藥物的治療目的及不良反應。(4)飲食護理:飲食干預的目的是確保患者所需營養供給的同時,減少糖、脂、蛋白、能量的攝入。(5)檢測:告知患者定期測定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濃度,減少血糖波動。
1.3 綜合健康教育
1.3.1 病情溝通
在患者入院后,護士建立糖尿病個人檔案,登記患者各項檢驗生化指標,治療用藥情況。評估患者的基礎疾病、現病史、既往史、遵醫行為、目前用藥情況。
1.3.2 胰島素教育
對于血糖水平高,短時間難以用藥物控制者,需要采用胰島素治療,護士要向患者講解胰島素治療的目的。此外護士在護理中要重點介紹胰島素的方便性和優越性。胰島素使用后易引發低血糖副作用,護士要讓患者及家屬掌握低血糖的自我監測方法,如發現心慌、手腳抖動、頭暈時,需要及時服用糖塊[4]。
1.3.3 血糖健康教育手冊
我院在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上,設計一款獨特血糖健康教育手冊,血糖健康教育手冊主要功能為血糖的檢測、錄入,根據血糖濃度繪制圖表,幫助患者可以更加清晰觀察自己血糖波動。同時手冊功能還有健康教育、飲食食譜、運動方案的接受。在運動方案中可以提醒患者每日所應該進行鍛煉的運動項目,避免免患者遺忘。同時飲食食譜中的內容有主餐、副餐的選擇、飲食中食物注意事項。健康教育模塊中可以定時向患者推送文章,從糖尿病臨床表現、治療方法、治療方法、自我護理要點綜合教育。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實驗室指標
兩組護理前實驗室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實驗室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實驗室指標(x(_)±s)
2.2 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
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s,d)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s,d)
組別血糖恢復時間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研究組3.2±0.515.2±3.4對照組5.4±1.220.41±4.6 t 5.646.37 P<0.05<0.05
糖尿病病情長,容易累及多個臟器,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漏服、自停藥物等現象[3]。同時加上患者對糖尿病疾病認知能力不足,形成錯誤生活和飲食習慣。本次研究中,我們護理人員對患者采取綜合健康教育,首先通過病情溝通了解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使患者消除服用藥物的疑慮,學會積極的應對方式,利于患者合理掌握藥物、飲食治療的方法[4]。同時此外護士還通過心理支持,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消除心理障礙,使患者情緒穩定,為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打下基礎。在本次研究中我們設計獨特的血糖健康教育手機助手[5]。這樣可以方便患者隨時隨地瀏覽文章,避免護士的重復體力勞動。同時患者可以掌握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防的方法。在研究結束時,本文發現兩組護理后實驗室指標、血糖恢復時間及糖化血紅蛋白恢復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和對照組糖尿病并發癥(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發生情況結果比較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本文認為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糖尿病的血糖、血脂水平,對減少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價值。
[1] 吳紅霞,季 紅,朱菊訓,等.系統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37.
[2] 吳 靜.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相關知識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9,(9):83-84.
[3] 林 萍,李 睿.健康教育對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08,6(21):183-185.
[4] 許建萍,夏維波,付 勇,等.糖尿病教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醫療費用的影響[J].臨床內科雜志,2008,25(5):342-344.
本文編輯:吳宏艷
Nursing value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QIN Juan
(Jiangsu city of Nantong province Rugao City Mental Health Hospital,Jiangsu Nantong 2265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value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 The elderly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free from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no tumor diseases, and could communicate with nurses.The study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had the same basic nursing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Contrast two groups of laboratory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he time of blood glucose recovery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nursing laboratory index(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laboratory index(P<0.05);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glucose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recovery time,recovery tim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blood suga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form healthy habits.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Elderly;Diabetes mellitus
R587.1
B
ISSN.2096-2479.2017.22.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