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霞,袁少枝,丘寶珍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
黃雪霞,袁少枝,丘寶珍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分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予以個體化護理后,其血壓及并發癥的改善情況。方法 將我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8例按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個體化護理),每組44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分別為(85.43±9.32)mmHg、(126.54±10.32)mmHg,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水平(t=12.43,14.32;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55%,低于對照組水平,組間差異顯著(X2=5.32,P<0.05)。結論 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接受個體化護理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狀態,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上需對此引起重視。
個體化護理;老年高血壓;并發癥風險
就現階段的醫學水平而言,尚未發現原發性高血壓的確切發病原因,且其發生率表現出顯著上升趨勢[1]。若長時間處于高血壓狀態未能得到對癥處理,則可能增加心臟、肝腎等并發癥風險,不利于預后康復。鑒于此,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方法,研究個體化護理的具體效果和應用可行性。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2014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88例按時間順序分組,得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個體化護理),每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無誤診病例,且患者均服用相同降壓藥,干預前血壓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69.43±4.6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1.0)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2.12±5.43)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1.0)年。采用相關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予以分析,顯示存在較高可比性(P>0.05)。研究內容均被所有入選人員知曉,且入選者自愿參與,符合相關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生活指導、用藥護理等。觀察組則予以個體化護理干預:①入院后應用心理學知識,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言語溝通及早了解患者的性格、喜好,通過恰當的溝通技巧與老年患者之間構建和諧關系,使其建立起良好信任感。例如微笑、溫和的眼神、和藹的握手等,讓老年患者能快速對護理人員產生親切感,快速選擇信任護士人員,以便于后期護理工作的開展;②考慮到老年人由于年齡大、退休等因素,在住院期間往往容易出現孤單、失落等消極情緒,故護理人員在住院期間注意采用溫和態度為患者提供貼心照顧,密切監測血壓;護士人員可以利用老年患者閑暇時間,與老年患者交流兒女及其親信家屬的情況,提高老年患者對疾病持續治療的信心;還可以組織老年患者一起觀看溫情的教育片,讓患者能感覺到溫暖和溫馨;此外,通過心理溝通,了解患者不同年齡喜愛的音樂,增強音樂護理。收集大量的時代歌曲,激起老年患者對年輕活力時代的向往和憧憬,增強其持續治療的信心和耐心。③在患者血壓正常、狀態較佳的時候,予以有效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對自身病情有清晰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人員可于每日血壓監測后,告知患者血壓情況,當患者了解到治療進展時,更加有信息接受后期治療,并最終戰勝病魔。此時,護士人員應該告知患者下段治療的預期時間和預期目標,為患者治療期,設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例如下階段治療中,患者的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方案,護士人員都需做出詳細計劃,并與患者一起完成,以達到預期的效果。④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導,教會家屬及患者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使家屬了解飲食和運動的注意事項,消除老年的擔心;⑤根據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對其飲食習慣予以指導,囑患者采取低脂低鹽高維生素飲食,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同時指導患者早睡早起。⑥出院后的電話隨訪和上門回訪,護士人員要在患者出院后7 d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的依從性和血壓監測情況,詢問其家屬是否有定期叮囑患者按時服藥,血壓是否正常, 每日是否有進行適當、適量的運動;且于出院后1月進行上門回訪,通過家庭上門回訪,核實電話回訪的真實性,全面讓患者及其家屬重視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最終徹底擺脫病痛折磨。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血壓水平,同時觀察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心律失常、腦卒中、心絞痛等[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分別為(85.43±9.32)mmHg、(126.54±10.32)mmHg;對照組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分別為(100.43±8.44)mmHg、(143.23±9.32)mmHg;對比發現觀察組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水平,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意義顯著(t=12.43,14.32;P<0.05)。見表1。
2.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分析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有相對更低的并發癥發生率,組間差異顯著(P<0.05),且觀察組出院隨訪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如下表2所示: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表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分析[n(%)]
老年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不僅要求有效控制血壓,也要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發癥風險,如此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采取個性化護理,不僅能全面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和血流動力學情況[4],予以針對性的交流和指導,以幫助緩解其焦慮、恐懼心理;且通過對患者實時的血壓監測和測量,能夠及早發現患者的血壓異常情況,以便予以有效的對癥處理[5],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風險。同時,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予以有效的知識宣教和出院指導,能夠幫助患者消除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使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依從性,且通過對老年高血壓的病情監測,也有利于醫師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予以及時有效修改,為其提供更可靠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和治療,進一步改善預后、促進康復。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水平,組間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后意義顯著(P均<0.05)。與吳卓君等人[6]的觀點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予以個體化護理,能夠取得更滿意的血壓下降效果,降低并發癥風險,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效果確切,具備較高的推廣應用意義和價值。
[1] 張士翠,付 菱.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114-1115.
[2] 吳疊恩,陳倩萍.個體化護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控制并發癥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21):338-339.
[3] 宋惠琴,蘇惠儀,華青霞,等.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0):231-232.
[4] 葉小紅,黃惠香.個體化護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中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6):861-863.
[5] 敖特更其木格.探討老年高血壓及并發癥的個體化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09(13):89,91.
[6] 吳卓君,鄭晶晶,黃永娟,等.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3(9):178-17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17.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