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云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中醫醫院康復科,山東 臨沂 277700)
隔姜灸結合康復訓練干預中風后尿失禁的護理觀察
趙慶云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中醫醫院康復科,山東 臨沂 277700)
目的 探討隔姜灸結合康復訓練的護理干預在中風后尿失禁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后出現尿失禁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給予隔姜灸結合護理康復訓練等治療措施,對照組則給予臨床常規治療與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經治療護理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4.62%),組間差異對比顯著,符合統計學判斷標準(P<0.05)。結論 針對中風后尿失禁患者采取隔姜灸進行治療,并配合針對性護理康復鍛煉,可顯著提高其治療效果,改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隔姜灸;康復訓練;中風;尿失禁;護理;觀察
中風又稱為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之特點[1]。預后差,往往給患者帶來多種意外風險并發癥,其中尿失禁是中風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尿失禁不僅增加患者痛苦,同時也是泌尿系統感染的首要原因,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進程[2]。基于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特點,我院其采用隔姜灸進行治療,并結合一定的護理康復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風后出現尿失禁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結合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中風[3]。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9.01±8.22)歲,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02±8.17)歲。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腦血管病基礎藥物治療,以改善微循環、促腦細胞代謝藥物為主,并給予一定的膀胱功能康復訓練,提供臨床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隔姜灸治療,協助患者取平臥位,解開胸腹部衣物,暴露皮膚,取氣海、關元、中極、神闕、水道等穴位。準備鮮姜一塊,切成厚度為0.5 cm的圓片數片,使用針灸針在在姜片上刺數個小孔,用艾絨制成艾柱,將切好的姜片放于艾柱與穴位之間,點燃施灸,每次每穴灸3-5壯。在施灸過程中,注意其溫度,對局部知覺減退患者,應隨時觀察其受熱程度,適當時刻停止,以防燙傷。除此之外,還為其提供針對性康復訓練等護理措施,主要內容有:(1)護理人員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狀況與身體素質,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指導患者腹肌與盆底肌的收縮和放松,以提高排尿的敏感性,20 s/次,每日重復15次。(2)輕叩患者的恥骨上區,50次/min,4 min/次,注意不可重復叩擊;或牽拉陰毛、刺激患者大腿內側等措施,讓患者飲水、聽流水聲來促進排尿功能的恢復。(3)協助患者坐立于床上,放松腹部,并前傾上身,屏住呼吸,增加腹內壓,從而直接影響患者骨盆與膀胱,同時知道患者彎曲膝髖關節,將大腿緊貼于腹部,協助加大腹壓;訓練患者每日飲水量達到400~500 mL,并根據季節變化適當增加或減少飲水量,如秋冬季節可逐量減少,春夏季節適度加大飲水量,使飲水和排尿時間間隔訓練到1~2 h。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判定其治療護理效果[4],將治愈判定為:尿失禁癥狀完全消失,患者可自行控制排尿功能。好轉: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但偶爾有失禁;無效:尿失禁癥狀仍存在,無明顯改善。觀察兩組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兩組治療護理有效率[n(%)]
中醫學認為[5],中風后尿失禁主要與腎氣不足及膀胱失約有密切聯系,與腦血管異常直接相關。基于此,臨床多采用補虛為作為本病的治療原則,以灸法為常用方法,任何物體都可以發射紅外線和吸收紅外線,而艾灸這一做法能夠起到通經活絡之效,將其施于相應穴位,其近紅外輻射具有較高的穿透能力,能更好的將能量送至病灶內,發揮療效。本研究采用隔姜灸,《本草綱目》中稱生姜性辛熱,鹽味咸,咸入腎,借灸之力、生姜之功,敷于穴位,可引火歸原,強腎固本;選擇氣海、關元、中極、神闕穴能壯陽益氣止遺,補充腎氣。與此同時,配合針對性護理康復訓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結果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4.62%)。由此可見隔姜灸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膀胱順應性及穩定性,消除尿失禁等癥狀。
綜上所述,對中風后尿失禁患者應用隔姜灸結合康復訓練等護理干預效果顯著,方法操作簡單,且安全無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配合針對性康復鍛煉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減輕其經濟壓力,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宋豐軍,蔣松鶴,鄭士立,等.電針治療腦卒中后尿失禁: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3,33(9):769-773.
[2] 金翊思,金春華,張桂珍,等.膀胱訓練計劃配合項針治療卒中后尿失禁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2014,34(3):510-512.
[3] 胡 誠,鄔繼紅,張丹妹,等.艾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研究綜述[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3,20(3):56-58.
[4] 查必祥,楊 駿,石菲菲,等.神闕穴隔鹽灸療法的理論探討與臨床應用[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36(3):95-98.
[5] 楊 潔,喬秀蘭,田豐瑋,等.隔姜隔鹽灸治療中風后尿潴留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0):1688-1689.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7.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