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巧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胸外科,云南 文山 663700)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手術后的觀察與護理效果分析
劉加巧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胸外科,云南 文山 663700)
目的探索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手術后的觀察與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8日~2017年2月28日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全面性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為98.33%,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67%,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95.36±1.85)分,GCS評分為(12.69±2.14)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全面性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外傷手術患者中效果顯著。
重型顱腦外傷;手術;觀察;護理
顱腦外傷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發病率高等特點,大部分患者可合并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對此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目前臨床上常使用藥物、高壓氧治療,其能夠縮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時間和覺醒時間,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癥狀,消除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促進病情恢復,但治療時間較長,容易導致患者對治療失去自信心,從而影響整體療效[1]。本文旨在探索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中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8日~2017年2月28日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顱腦外傷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
觀察組平均年齡(52.48±3.28)歲,男33例,女27例;受傷原因:19例摔傷,12例墜落傷,29例交通事故傷;受傷類型:3例腦干損傷,12例腦挫裂傷,45例硬膜下血腫。
對照組平均年齡(52.53±3.97)歲,男34例,女26例;受傷原因:18例摔傷,11例墜落傷,31例交通事故傷;受傷類型:2例腦干損傷,11例腦挫裂傷,47例硬膜下血腫。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患者意識恢復情況和生命體征變化,加強日常生活護理。
觀察組采用全面性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1)口腔護理:為了保證患者口腔清新、干凈,給予患者每日使用漱口液或生理鹽水進行漱口,2次/d,從而避免口腔炎癥的發生,預防真菌感染,達到清除口腔分泌物效果[2]。(2)呼吸道護理:開顱術后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為肺部感染,主要是因為重型顱腦外傷術后長時間處于昏迷或意識不清狀態下,無法自行進行痰液咳出,導致其累積,最終形成墜積性肺炎,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對此需在此類患者床旁備搶救藥物、物品,比如氧氣、開口器、吸痰管、吸痰器等,必要時,可實施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3]。(3)皮膚護理:患者長期的臥床,可導致皮膚肌肉缺氧缺血,受壓部位發生血液循環障礙,從而引起壓瘡的發生,對此需每2 h給予患者翻身1次,且給予患者勤換衣物,必要時,可在身上涂抹爽身粉,對長期受壓部位進行按摩,保證床單位的平整、干燥、整潔[4]。(4)氣管切開護理:對于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患者,需保證切口敷料的干燥、清潔,且每日更換敷料,消毒氣管內套管,2次/d,給予生理鹽水持續微量泵泵入氣管內套管內,保證呼吸道的濕化,根據患者痰液量,選擇性進行吸痰治療。(5)飲食護理:對于昏迷患者,可進行鼻飼營養支持,每隔4~6 h進行1次,200 ml/次,將飲食溫度控制在38~40℃,盡可能給予患者低脂肪、高維生素、高蛋白、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同時在每次鼻飼前,回抽患者胃內容物,若為咖啡色,可懷疑合并消化道出血,應立即通知醫生[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不良事件發生率、日常生活能力、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日常生活能力、GC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編輯
重型顱腦外傷特點較多,可歸納于以下幾點:(1)患者生理功能逐漸減退,可導致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抵抗力,此類特點常見于中老年患者;(2)患者存在明顯的水腫和血腫癥狀,但未發生腦疝;(3)患者出現了生理性萎縮,容易引起顱內出血,加重腦血管硬化程度,從而形成血腫;(4)患者器官功能逐漸喪失[6]。
通過分析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臨床特點后,我科實施了全面性護理干預,其具有個性化、針對化、全面化等特點,通過對患者實施氣管切開護理、呼吸道護理,能夠消除患者腦水腫,增加血氧含量,從而達到較為顯著的效果,其中通過口腔護理和呼吸道護理,能夠防止分泌物堵塞氣道引起的呼吸困難癥狀發生,增加患者血氧含量;通過皮膚護理和氣管切開護理,能夠避免壓瘡及墜積性肺炎的發生;通過飲食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為患者機體及時補充營養需要量,防止其他疾病的侵襲[7-8]。
總而言之,對重型顱腦外傷手術患者實施全面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病情恢復,改善以往緊張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率,確保日后工作的實施,且能夠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廣。
[1]張林瓊.優質護理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恢復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2):133-134.
[2]袁晶晶,張加群,張 婷,等.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行經皮內鏡下胃造瘺術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4):49-51.
[3]田友春,毛 丹,王 玲,等.兒童重型顱腦外傷行早期營養支持護理對ICU 治療時間及預后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6,74(2):298-300.
[4]張 悅,于曉江.優質護理在ICU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認知功能恢復及感染預防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4):78-81.
[5]劉麗梅.80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早期高壓氧治療效果與護理分析[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571.
[6]鄧風清,歐陽素琴,蘇意心,等.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2):25-27.
[7]滕 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早期高壓氧治療的效果觀察及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4):145-146,150.
[8]溫秀平,張艷芳.優質護理在重型顱腦外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9(24):117.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1.86.02
劉加巧,女(1982-),云南文山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神經外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