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淑娟,趙 倩,蘇 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手術患者心理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容淑娟,趙 倩,蘇 芳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3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目的探討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手術患者心理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外科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1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加以手術室優質護理,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和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護理后的SCL-90各項因子評分及總分與護理前比較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33%,較對照組的85.33%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優質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可顯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手術室;優質護理;護理滿意度;心理狀況
手術室為醫院實施手術、檢查、治療以及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具有工作繁重、危險性高的特點,而手術室護理工作是決定手術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做好手術室護理工作,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1]。優質護理干預要求在護理中將患者作為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本院自在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手術治療標準,意識、聽力正常,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腎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150例。觀察組男82例,女68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51.32±10.35)歲;骨科手術38例,普外科手術51例,泌尿外科手術30例,婦產科手術18例,腦外科手術13例。對照組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1.56±10.17)歲;骨科手術35例,普外科手術53例,泌尿外科手術28例,婦產科手術20例,腦外科手術1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手術室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環境、用藥指導、功能鍛煉、飲食指導、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手術室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術前護理:在患者術前1天,護士主動到患者病房與患者溝通,在溝通中態度溫和,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流程,包括手術步驟、手術時間、麻醉方式、手術中配合要點等,讓患者對手術治療和自身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采用圖片和視屏的方式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設備、環境以及手術體位配合要點,并向患者介紹手術醫生的資質,取得患者的信賴[2]。耐心回答患者的提問,針對有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患者,要做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讓患者身心保持最好的心理的狀態迎接手術。
(2)術中護理:將手術室的溫度(20℃~24℃)和濕度(40%~60%)控制在適宜范圍內。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仔細核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并通過眼神、動作等給予患者適當的鼓勵和安慰,比如輕拍患者肩膀、撫摸頭等。對于局部麻醉的患者,讓患者盡量保持放松[3]。對于患者裸露的重要部位,在不影響手術實施的情況下給予遮蓋,維護患者的自尊,并不時的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緊張的狀態。
(3)術后護理:用生理鹽水擦拭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密切觀察切口情況,保持皮膚傷口敷料的清潔和干燥,將患者送回病房,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等待患者蘇醒后,與患者進行適當的交流,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相關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入院時和手術后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4]評定患者的心理狀態,包括飲食睡眠、精神病性、偏執、恐怖、敵對、焦慮、抑郁、強迫癥狀、人際關系、軀體化10個因子,每個因子均采取1~5級評分,計為1~5分,分數越低,表面患者心理狀況越好。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況
兩組護理后的SCL-90總分、飲食睡眠、精神病性、偏執、恐怖、敵對、焦慮、抑郁、強迫癥狀、人際關系、軀體化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手術室的護理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張、更新和完善,做好患者手術中的護理,根據患者身心、文化需求,在圍手術期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僅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需要,也是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專業知識以及服務技能相互結合的體現,更是當前手術室護理發展的方向[5]。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CL-90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CL-90評分對比(±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項目 觀察組(n=150) 對照組(n=150)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總分 165.25±45.32 120.57±35.33*# 164.85±45.63 151.68±40.96*飲食睡眠 2.31±0.82 1.36±0.33*# 2.27±0.85 1.83±0.80*精神病性 2.01±0.63 1.21±0.32*# 1.98±0.65 1.59±0.30*偏執 1.95±0.73 1.21±0.22*# 1.92±0.69 1.43±0.28*恐怖 1.96±0.71 1.20±0.25*# 1.99±0.76 1.51±0.27*敵對 2.01±0.76 1.29±0.33*# 2.03±0.80 1.55±0.39*焦慮 1.99±0.82 1.27±0.34*# 1.96±0.81 1.63±0.43*抑郁 2.07±0.85 1.30±0.37*# 2.01±0.87 1.65±0.39*強迫癥狀 2.13±0.79 1.52±0.49*# 2.11±0.82 1.83±0.54*人際關系 2.04±0.83 1.38±0.41*# 1.97±0.81 1.71±0.55*軀體化 1.98±0.70 1.25±0.31*# 2.02±0.76 1.76±0.58*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優質護理為現代護理模式之一,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革新,要求護理人員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手術是治療各類疾病的有效方式,而圍手術期患者身心狀態對手術是否成功、疾病的歸轉等起著關鍵作用。做好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通過對患者的關心和愛護,不僅可以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還可以增加患者對護士和醫生的信任,為患者提供安全感,確保患者手術順利進行的同時,也有助于患者術后更好的康復[6]。在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優質護理服務,其患者護理后的心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7.33%,較對照組患者的85.33%顯著提高,提示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開展,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改善患者不良情緒,贏取患者信賴,提高護理滿意度,更好的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值得推廣。
[1]鐘 雅,鄭碧汝,顏小華,等.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手術患者心理和滿意度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19(14):2183-2184.
[2]李 娜,徐長妍.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21(z1):106-107.
[3]王玲玲.全程無縫隙護理模式在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115-1177.
[4]蘇曉英.實施優質服務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體會[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5):185-186.
[5]于紅菊,丁繼玲.術前訪視優質護理對手術室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2):2300-2302.
[6]李 珍,楊 瓊,鄭麗芳,等.手術室優質護理對急診手術患者生理、心理的影響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13(30):65-6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2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