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艷,張雪燕,孫永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心胸外科,山東 青島 266100)
橈動脈測壓應用于主動脈夾層患者血壓監測中的護理體會
徐曉艷,張雪燕,孫永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心胸外科,山東 青島 266100)
目的探討橈動脈測壓應用于主動脈夾層患者血壓監測中的護理體會。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92例主動脈夾層患者,按護理方案的不同平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各46例。其中科室為常規組提供一般護理服務,為研究組患者提供優質護理,并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為(122.76±5.32)mmHg、(74.52±4.64)mmHg;常規組收縮壓及舒張壓分別為(127.62±7.43)mmHg、(78.63±7.74)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科室對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橈動脈測壓期間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維持血壓穩定性、提升護理效果,具備臨床實際應用意義與價值。
橈動脈測壓;主動脈夾層;血壓監測;護理
主動脈夾層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等特點,若未積極對其進行早期診斷及治療,則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病死率較高,且疾病預后較差[1]。臨床對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疾病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原則以維持血壓穩定性為主[2]。近年來臨床主要對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疾病患者進行橈動脈測壓,測壓期間加強護理干預,對保持血壓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對行橈動脈測壓的主動脈夾層患者加強優質護理干預,現將結果分析討論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92例主動脈夾層患者,按護理方案的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各46例。常規組男32例,女14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60.73±6.36)歲,其中12例合并3級高血壓、13例患者合并2級高血壓;研究組男34例,女12例,年齡42~71歲,平均年齡(60.76±6.38)歲,其中13例合并3級高血壓、14例合并2級高血壓,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科室為常規組患者提供臨床一般護理方案,包括術前宣教、血壓控制、術前、術后準備工作、出院指導等。為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術前根據患者文化層次與理解能力的不同采用不同宣教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向其講解主動脈夾層及橈動脈測壓相關知識,包括發病機制、治療方法、手術意義等,說明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術前給予硝普鈉、拜新同等藥物維持患者血壓正常水平,加強對術前血壓的控制,訓練患者在床上排便,維持排便通暢。做好術前相關準備,包括常規備皮、碘過敏試驗、抗生素皮試等,術前4h禁飲禁食,備好急救類藥物及手術器械。術中鼓勵安慰患者,加強對患者基本體征、神志、壓力及心電變化的評估,對于疼痛劇烈患者必要時給予適量止痛劑,若發生異常情況迅速進行相應處理。術后穿刺側肢體維持平伸制動,適當進行床上活動,隨著病情好轉盡早下床活動。臥床期間按時協助患者翻身,防止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協助患者加強肢體功能鍛煉;做好出院指導,向患者強調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的重要性,以低鹽飲食為主,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維持良好心態積極進行康復鍛煉,有利于改善疾病預后。
1.3 觀察指標
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將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案后血壓維持水平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實施不同護理方案,研究組收縮壓及舒張壓控制情況均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維持水平對比
主動脈夾層血腫沿主動脈縱軸形成擴展,臨床對于主動脈夾層患者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多見,但手術較為復雜,且難度較高,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也較大。隨著微創技術不斷發展,介入治療已逐漸成為當前主動脈夾層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具有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術后康復快、死亡率低等優勢[3],對主動脈夾層疾病治療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護士為主動脈夾層患者提供橈動脈測壓護理,對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水平起到積極作用[4]。橈動脈測壓過程中護理水平間接影響血壓控制水平及手術效果,因此,對于行橈動脈測壓患者應實施優質護理措施,通過加強術前相關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后護理干預,使患者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范圍,以免引起其他多種嚴重并發癥,降低對機體其他器官造成的損傷。護士在術前加強對主動脈夾層患者健康宣教,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同時給予拜新同等降壓類藥物維持患者術前血壓穩定性,以免對手術方案的實施及手術效果造成影響;術后護士加強對患者血壓、心電、疼痛及尿量變化等相關指標進行評估,做好出院指導,從根本上提升患者健康意識及防范意識[5],改善疾病預后。本文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方案,研究組收縮壓及舒張壓維持水平均優于常規組,(P<0.05),說明將優質護理運用于此類患者臨床護理中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主動脈夾層患者行橈動脈側壓期間實施優質護理,可維持血壓穩定性、防止血壓異常,具備臨床意義與價值。
[1]吳廷麗,徐 鑫.骨科側臥位患者雙側橈動脈有創血壓測量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5,38(4):243-246.
[2]黃曉燕,王 斐,孫彥雋,等.橈動脈皮下穿刺有創血壓監測在重癥心胸外科安全護理管理[J].醫藥前沿,2015,5(26):258-259.
[3]賈玉鳳,費建平,沈微燁,等.20G靜脈留置針替代動脈穿刺針進行動脈血壓監測的可行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0):131-132.
[4]陳江湖,鄭曉春,李榮鋼,等.不同型號穿刺針穿刺測壓對橈動脈影響的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5,37(2):21-23.
[5]袁冬喜,孫 杰.心臟手術后橈動脈-股動脈壓力階差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江蘇醫藥,2015,41(20):2429-2432.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43.1
B
ISSN.2096-2479.2017.21.107.02
孫永光,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