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媛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院護理部,江蘇 徐州 221300)
PDCA循環在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質量管理的效果分析
劉麗媛
(江蘇省邳州市中醫院護理部,江蘇 徐州 221300)
目的探討PDCA循環應用于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質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壓瘡護理管理,研究組應用PDCA循環進行壓瘡預防質量管理,并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Barden量表計分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質量管理中應用PDCA循環,能有效提高壓瘡預防能力,準確應用Braden量表評估患者的壓瘡危險因素,及時給予有效預防,降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PDCA循環;壓瘡預防;質量管理;效果
壓瘡是住院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病率較高,對于壓瘡的預防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雖然對壓瘡發生的原因及防治等具有較為系統的研究,但由于不同層級護士對壓瘡預防的認識差異較大,護理操作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導致護理效果不佳。PDCA循環即管理循環,就是按照計劃(Plan,P)、實施(Do,D)、檢查(Check,K)和處理(Action,A)的流程進行質量管理,能夠極大地提高管理效果。因此,本文就PDCA循環應用于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質量管理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時首次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Barden)評分均低于15分,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研究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3~82歲,平均年齡(61.4±4.2)歲;首次Barden評分:≤9分3例,10~12分24例,13~15分為18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61.9±4.5)歲;首次Barden評分在9分及以下的4例,10~12分22例,13~15分1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首次Barden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常規壓瘡護理管理。患者入院后常規使用Barden量表對患者的壓瘡危險因素進行首次評估,根據患者的Barden評分結果制定壓瘡預防計劃,并實施各項護理措施。在入院24 h內由2名成員對患者再次進行Barden評分,將得分情況與首次評估結果進行比較,若得分相差2分及以上則為Barden量表計分不準確。
研究組應用PDCA循環進行壓瘡預防質量管理。(1)計劃:由護理長與護理骨干共同組成質量管理小組,并給予相關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對壓瘡預防的重視度,增加其壓瘡預防知識。(2)實施:入院后使用Barden量表對患者進行首次評分,并根據患者評分結果,針對各種壓瘡危險因素,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壓瘡預防計劃,并根據工作計劃對患者進行護理,嚴格落實壓瘡預防計劃。(3)檢查:定期對壓瘡預防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和檢查,了解患者的皮膚受壓情況,及時發現和總結計劃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以降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方法對Barden量表計分準確性進行評判,并觀察和統計兩組患者的皮膚受壓情況。(4)處理:每月對患者的壓瘡發生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總結壓瘡發生原因及護理中存在的不足,總結護理經驗作為下一循環的推動力,并將討論提出的整改措施作為下一循環的依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統計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情況及例數,統計兩組Barden量表計分準確和準確的例數,并對其進行分析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壓瘡發生率
研究組發生壓瘡3例,其中Ⅰ期壓瘡1例,可疑深部壓瘡2例,壓瘡發生率為6.67%(3/45);對照組發生壓瘡12例,其中可疑深部壓瘡4例,Ⅰ期壓瘡5例,Ⅱ期壓瘡2例,Ⅲ期壓瘡1例,壓瘡發生率為26.67%(12/45)。兩組均不存在Ⅳ期壓瘡和不可分期的情況。兩組壓瘡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4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壓瘡發生率比較[n(%)]
2.2 Barden量表計分準確率
研究組Barden量表計分準確43例,計分不準確2例,準確率為95.56%(43/45);對照組Barden量表計分準確35例,計分不準確10例,準確率為77.78%(35/45)。與研究組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15,P<0.05)。
住院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就是壓瘡,患者由于自身活動能力減退或活動受限、皮膚張力降低以及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很容易引發壓瘡[1]。護理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對壓瘡知識掌握不足,對壓瘡風險因素評估量表Braden量表使用不正確等,也會影響壓瘡高危患者的篩查效果,導致部分患者無法及時篩查出來并給予相應預防,也會影響壓瘡預防效果[2]。因此,采取有效的壓瘡預防質量管理措施極為重要。
PDCA循環是一種持續質量改進的重要方式,不只是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是一種螺旋式的不斷提高,主要通過計劃、實施、檢查和評價等流程不斷提高管理質量,在壓瘡預防質量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3]。本研究中,通過對研究組實施PDCA循環管理,壓瘡發生率為6.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6.67%,說明PDCA循環的應用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起到預防壓瘡的作用,降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兩組患者Barden量表計分準確率來看,研究組準確率顯著較高,說明PDCA循環有助于提高患者應用Barden量表的能力,增強Barden量表計分的準確性,從而及時篩查出高危壓瘡患者,并給予有效預防,減少壓瘡的發生。
綜上所述,住院患者壓瘡預防質量管理過程中應用PDCA循環,能夠有效提高壓瘡預防能力,準確應用Braden量表評估患者的壓瘡危險因素,及時給予有效預防,降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值得推廣。
[1]沈向英,陳園園,馬紅梅,等.PDCA循環管理方法在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35):134-137.
[2]左愛芳,劉莉燕.FOCUS-PDCA循環在住院患者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z2):96.
[3]劉 洋.PDCA循環模式在壓瘡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9):285-28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1.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