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廣東 佛山 528000)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與心理護理對策分析
聶金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與心理護理對策。方法 選擇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來我醫院治療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23例,將其分為護理組以及對照組。護理組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及心理問題的 發生情況。結果 經過兩組不同方法的護理,護理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1.67%,對照組為72.7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護理組為(15.6±4.5)天,對照組為(21.4±5.6)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心理問題發生率比較中,護理組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實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造血干細胞移植;心理特征;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指醫護人員在與患者的交往中,通過語言、行為、態度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具有一定的影響,通過良好的心理疏導,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來我醫院治療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23例,將其分為護理組以及對照組。護理組男性6例,女6例,年齡16~58歲,病程2~3月,對照組男6例,女5例,年齡17~61歲,病程2~4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常見的問題及護理方法
1.2.1 焦慮
患者由于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前期的治療對患者的影響較大,是患者出現最早的、最主要的心理問題,患者常常表現為緊張不安、尿頻、睡眠不良、失眠等。護理時,護理工作人員首先需要耐心讓患者傾訴,表達心理的感受,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從此著手了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產生的原因,然后運用溝通方式緩解患者焦慮情緒,同時需要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積極的心態,豎立對抗病魔的決心,另外還可以依據患者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一些放松活動,以此來緩解患者的心理上的壓力,同時放松患者的情緒。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鼓勵患者多與其他患者進行交流[1]。
1.2.2 恐懼
造血干細胞移植對于平常人來說是一項比較大型的手術,由于手術中以及手術后會出現各種危險,因此患者會因為出現的不良反應而產生恐懼感,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將基本的治療方案、可能產生的不適、并發癥及會出現的各種情況等向患者進行詳細說明,使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準備[2]。在與患者的交流中護理人員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在患者出現恐懼時應留在患者身邊,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2.3 淡漠、敏感
在造血干細胞的移植中,由于身體的持續不適感,患者恢復速度較慢,導致患者逐漸失去治療的信心,常常出現郁悶、食欲減退等情緒,對醫護人員不信任、多疑,甚至出現拒絕治療等情況[3]。此時,此時醫護人員要多鼓勵患者,給患者介紹移植成功的案例,當患者出現嚴重的身體反應時,給予患者能夠接受的幫助與護理,積極促進患者的康復。
1.2.4 依賴
當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移植成功時,患者病情穩定,患者進入普通病房進行治療,此時患者對普通病房的環境較為陌生,自我保護意識就比較強,產生依賴[5]。因此在患者的恢復良好,血象平穩的情況下,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恢復效果較好的意識,鼓勵患者參與護理和恢復計劃的制定,以增強患者的自控能力。
1.3 觀察指標和判斷標準
觀察護理組與對照組患者對于護理情況的滿意度,同時比較住院時間和心理狀態。護理滿意度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基本穩定,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提高。滿意:臨床情況有所改善,但還需要堅持治療護理,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響。不滿意:護理效果不明顯,患者癥狀沒有改善,生活與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情況評分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n 心理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組 12 35.24±5.28 34.65±11.06對照組 11 21.42±4.32 24.02±9.87 t -- 14.4669 5.1211 P --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比較
結果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5.6±4.5)天,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1.4±5.6)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造血干細胞的移植是一項較為重大的手術,在造血干細胞移植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化療,治療時間較長,由于移植后的可能會出現排斥反應和全身各種不適反應,術后風險也較高,對患者的生命還是存在著威脅,因此患者會由于身體的不適、生命受到威脅以及治療的時間和經濟負擔等問題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對患者的身體恢復存在很大的影響[6]。
本文中研究造血干細胞患者經常會出現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等,在經過一定的心理護理后,護理人員通過采用語言、表情、肢體語言等方式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問題,通過家屬的關心,幫助患者加快了恢復速度,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通過本文的表1可以看出實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表2可以看出能夠明顯減輕癥的心理問題,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實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對于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具有較好的效果,能夠有效減少其心理問題的發生,可以在臨床推廣。
[1] 江美鑾,吳玩如,陳彩芳.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J]. 中國實用醫藥,2011,06(02):194-195.
[2] 章建麗,邱云飛,陳 敏.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J]. 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9):2989.
[3] 張桂艷.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對策探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42(19):244-245.
[4] 車 紅. 15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家屬的心理需求調查與護理對策[J]. 中國醫藥科學,2013,15(02):62-63.
[5] 姜玲玲,朱冬林. 36例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與護理對策[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2(05):241-242.
[6] 朱雪瑩. 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與心理護理[J]. 現代醫藥衛生,2014,30(11):1755-175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6.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