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花,李 玲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曲靖 655000)
呼吸訓練在COPD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楊永花,李 玲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分析呼吸訓練護理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療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呼吸訓練護理,以半年時間為研究期限,進而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及對相應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結果 觀察組經呼吸訓練護理后肺功能改善指標及對護理方法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呼吸訓練護理不僅有效的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加強患者的通氣量而緩解病情,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護理工作的發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訓練護理;護理價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是由于氣道受阻導致通氣障礙,其主要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情進展緩慢、病程長、病死率高等特點,嚴重降低了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的關鍵是改善肺功能。有研究表明,呼吸訓練護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3]。為此,本文比較常規護理及呼吸訓練護理方法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療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齡41~72歲,平均年齡(52.3±3.42)歲;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41~71歲,平均年齡(51.6±3.21)歲;觀察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3.1±3.11)歲。全部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患者無嚴重的其他內臟功能障礙;2、患者無明顯藥物禁忌癥;3、患者精神正常,且為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
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需要進行常規護理監測,每周定期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藥情況;每半個月讓患者到醫院復查肺功能并告知患者在疾病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如有異常,及時治療并定期復查;時間持續半年。
1.2.2 呼吸訓練護理方法
(1)重建生理性呼吸模式:訓練要領:思想集中,肩背放松,先呼后吸,吸鼓呼癟,呼時經口,吸時經鼻,細呼深吸,不可用力。訓練方法:舒適體位(坐或臥位);一只手放于胸骨底部感覺橫膈活動,另一只手置于上胸部感覺胸部和呼吸肌的活動;通過嘴唇慢慢呼氣,上腹部向內回縮;通過鼻悠悠地吸氣,上腹部逐漸向外擴張;放松呼吸,重復。(2)縮嘴呼吸:在呼氣過程中通過縮嘴,限制呼氣氣流,保持氣道一定壓力,防止肺泡、氣管迅速塌陷,促進更多殘留氣體的排出,改善通氣量。訓練要領:用鼻吸氣,同時關閉嘴;強調噘嘴呼氣;吸呼比率為 1:2~1:5;呼吸頻率<20次/min。(3)腹式呼吸:放松所有輔助肌群,避免上胸部活動;吸氣為主動活動,呼氣為被動活動,應緩慢、深長;避免用力呼氣,呼氣過長,以免導致過度通氣、憋氣。(4)胸部擴張呼吸1)訓練要領:治療者對胸壁局部施加一定壓力,讓患者對抗壓力擴張局部胸壁,并進行積極的吸氣,對肺不張或肺膨脹不全者,充分吸氣后應保持3 s,這將比普通呼吸有效得多,尤其在術后。2)訓練方法:護士用手掌在患者兩側下胸壁或胸背部加壓,用力程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或在胸壁局部或腹部放置一定重量的沙袋讓患者對抗。定期檢查患者的肺功能,持續時間為半年。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法護理后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經呼吸訓練護理后肺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比較
2.2 兩組患者對相應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呼吸訓練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方法的滿意度比較
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十分常見,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這類疾病的主要特點為氣流阻力增大及肺彈性回縮力降低所致的氣流受限,影響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對呼吸功能損害的病理表現為遠端肺泡膨大和肺泡周圍毛細血管網大量破壞,喪失了肺回縮力,表現為呼氣時氣道過早閉塞和呼吸道阻塞,造成肺循環灌注和肺泡通氣的嚴重失匹配,肺、右心功能減退,導致活動能力下降,生活質量降低。
呼吸訓練護理指的是在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時輔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方法及保持正確的呼吸體位,旨在通過護理方法提高呼吸訓練的目的,提高治療效果[5]。
本文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及呼吸訓練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意義。結果得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經呼吸訓練護理后的肺功能及對護理方法的滿意程度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因此得出結論,呼吸訓練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護理方法值得被廣泛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
[1] 姚文梅.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12(7):218.
[2] 張玉霞.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及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3,9(17):1109.
[3] 裴 艷.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207.
[4] 郭 霞.呼吸訓練及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4(2):369.
[5] 葛宗凱.淺析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36(10):251.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63.9
B
ISSN.2096-2479.2017.26.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