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玲,郜根娣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鹽城 224001)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體會與效果分析
董 玲,郜根娣
(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鹽城 224001)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及體會。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總結。結果 經急救護理后,62例患者急救成功,6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因心力衰竭死亡,4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急救成功率為91.2%。結論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在于盡早和正確認識判斷疾病的發展,高質量的完成急救任務。在急救過程中要明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變化,熟練急救技巧和操作,熟悉各類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全方位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確?;颊叩纳踩?。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臨床效果;護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且嚴重的缺血導致的心肌部分壞死造成的一種嚴重的冠心病。臨床多表現為急性循環功能障礙、胸痛等,會出現心肌損傷、缺血和壞死的一系列心電圖變化[1]。誘因包括過勞、暴飲暴食、情緒激動、便秘、寒冷刺激、吸煙、喝酒等。該病病情復雜,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強臨床急救護理質量尤為重要。本文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及體會,選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進行臨床研究,取得滿意結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齡37~83歲,平均年齡62.1歲。其中19例為急性下壁梗死,10例為后側比心肌梗死,39例為廣泛前壁梗死。所有患者均為志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 突發護理
若患者突發心肌梗死則立即平放患者,實施就地搶救,松開衣領領口確保呼吸順暢。在室內則打開門窗確保空氣流通[2],有條件時可進行吸氧疏散除搶救人員以外的閑雜人等,保持室內安靜,為患者創建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搶救人員要避免搬動患者,禁止扶患者隨意走動,避免加重病情。
1.2.2 入院前護理
入院前要精準的評估患者病情,迅速測量患者呼吸、脈搏、血壓、意識及皮膚狀況,實施常規18導聯心電圖[3],詢問病史、發病時間及用藥情況;吸氧有助于心肌梗死的治療,堅持吸氧可提高治療效果。吸氧可提高血氧飽和度,減少心絞痛、心律失常的發生率,減輕心臟負荷,因此要及時進行吸氧治療;一旦確診為心肌梗死后立即進行監護病房,實時監測患者心電變化,嚴密監控患者體溫、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并作相應治療。
1.2.3 溶栓治療
在臨床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輔助手段為溶栓治療,要在深入了解患者思想,確?;颊咝睦頎顩r后進行溶栓治療。進行溶栓治療時護理人員要嚴密觀測患者心電變化,尤其是S-T及T波段變化,及時了解患者情況。
1.2.4 心理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為突發性疾病,會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患者極易產生焦慮不安、緊張及早的情緒,消極情緒會對臨床療效造成不良影響。負面情緒會導致患者神經異常興奮,加快心率、升高血壓,不斷擴大壞死心肌范圍,還會造成其他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溝通,引導患者表達內心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疏導焦慮不安,介紹成功病例,建立治愈信心,還可與家屬建立親密聯系,共同為患者提供家庭和社會支持。
1.2.5 轉運護理
因治療原因需要轉運病人時,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以下幾點:由專業醫護人員護送,途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加強對各種管道的檢查,確保管道穩固、通暢,保證患者呼吸順暢,了解患者疼痛情況、神志,評估病情后充分考慮轉運途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4],準備好對應的急救藥物和設備;轉運途中,應選擇平臥或坐在椅子上進行轉運,禁止抱、背或患者自行走動的轉運方式;轉運途中,醫護人員要簡明做好轉診病情介紹,包括生命體征變化、液體進入量、用藥情況等基本信息,方便轉運后的治療。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和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急救和護理的結果見表1。

表1 68例患者急救和護理的結果[n(%)]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急危重病,特點為發病急、病情兇險、發病率高、死亡率低[5],是一個臨床治療難題,加強院前急救質量,采取科學、嚴謹、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患者存活率。還需在院前急救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給予心電監護,保證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異常情況,有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約50%在病發1 h后死亡,導致死亡原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院前急救中若患者出現室性心動過速或室性早搏可立即使用利多卡因進行治療,若患者發生室顫則進行電除顫,若患者心跳停止則進行心肺復蘇。因此臨床護理中要加強護理質量,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進行精準評估,做好院前急救患者的生命支持,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的成功率。
[1] 王 靜.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護理流程優化路徑應用實踐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1-3.
[2] 王 燕.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42-143.
[3] 韓春雨.急診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0):2772-2774.
[4] 高 娃,姜 旸,葛 杰,等.基于多科協助的分層急救護理小組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應用效果調查[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9):861-863.
[5] 謝 燕,宗瑞芳.降階梯型思維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648-650.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6.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