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淑蘭
(徐州市兒童醫院康復科,江蘇 徐州 221002)
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
喬淑蘭
(徐州市兒童醫院康復科,江蘇 徐州 221002)
目的 分析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伴有吞咽功能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70例,依據護理方法差異性均分兩組。實施常規護理的35例患兒為參照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35例患者為研究組,最后對兩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護理效果進行統計和總結。結果 經不同方法護理后,研究組患兒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7.2%,同參照組護理總有效率為77.1%進行比對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100%,同照組護理滿意度74.3%進行比對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伴有吞咽功能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以使其吞咽功能有效改善,對其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可在臨床上優先選擇。
重癥病毒性腦炎;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護理效果
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小兒病毒性腦炎較為常見,引發因素與腸道病毒、蟲媒病毒以及傳染病病毒存在相關性,其不僅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同時會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中伴有吞咽障礙的重癥腦炎患兒占一定比例,其不僅會對患兒營養攝取和吸收造成嚴重影響,同時會提升并發癥發生率[1]。因此,該類患兒除了得到有效的治療之外,護理工作也不容忽視。鑒于此,此研究分析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對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伴有吞咽功能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70例進行探究,現將護理流程和結果進行以下表述。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伴有吞咽功能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70例,依據患兒護理方法差異性均分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研究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7.8±2.3)歲。依據吞咽障礙分級進行劃分:16例患兒為吞咽障礙Ⅲ級,14例患兒的為吞咽障礙Ⅳ級,5例患兒為吞咽障礙Ⅴ級。參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8.0±2.1)歲。依據吞咽障礙分級進行劃分:18例患兒為吞咽障礙Ⅲ級,13例患兒的為吞咽障礙Ⅳ級,4例患兒為吞咽障礙Ⅴ級。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兒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實驗調查后均將知情同意書簽署。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事先接受對癥治療,使用的藥物為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以及營養神經類藥物,在此期間,需對患兒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觀察,并實施針對性治療。參照組在治療期間予以常規護理,如:增加病房巡視次數,加強口腔護理,必要時予以患兒營養治療,避免出現營養不良。另外,就Ⅴ級患兒而言,需利用鼻飼方法進行營養支持,避免出現不良情況。研究組在治療期間予以早期康復護理,詳情護理流程為以下。
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若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護理人員需事先對其進行指導,如:功能訓練的主要流程、目的以及具體方法,加深患兒及家屬的進一步認知,讓其知道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2]。雖然患兒的年齡較小,但是具有較強接受能力,因此,在患兒入組之后可以對其實施針對性指導,如:飯前操。首先讓其保持端坐,且上身需確保挺直,隨后將雙手放在腿上進行深呼吸,每天4~5次。指導患兒進行左側和右側進行轉頭和搖頭,并配合聳肩練習,共計5次。最后指導患兒上半身進行適當的傾斜,方向分別于左側和右側,共計練習5次,在訓練期間,需確保輕柔的動作,禁忌用力過度[3]。
加強基礎訓練:首先指導患兒進行口腔局部練習,如:唇部運動、頜運動和舌部練習等。若患兒的吞咽反射能力有明顯降低,可利用寒冷刺激發,使其咽部敏感度進行提升,從而對吞咽反射的產生起到促進作用。若患兒的咽部有殘留物,可以讓其進行屏氣和發聲練習,這樣可以使患兒聲門的閉鎖能力進行增強,軟腭的肌張力也會得到強化,從而使咽部食物除去。
加強攝食功能練習:實施該護理工作前序對患兒進行心理指導,避免受到吞咽障礙的影響拒絕飲食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隨后對患兒實施吞咽功能練習,適應后可以選擇適宜的食物,在此期間,飲食需確保質地柔軟,并對患兒嚴加關注。
誤吸需加強關注:就伴有吞咽障礙的患兒而言,飲食期間較易出現吸入性肺炎,因此,護理人員需加強基礎訓練,這樣可以使患兒口腔周邊肌肉力度顯著增強,使反射的靈活性顯著提升,除此之外,患兒的攝食能力和吞咽功能可以有效改善,從而使誤吸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顯著降低[4]。
1.3 效果評價依據[5]
兩組患兒經不同方法護理后,患兒的吞咽障礙消失,飲水實驗結果顯示為1級,評價護理效果顯效;患兒的吞咽障礙有明顯改善,飲水實驗結果顯示為2級,評價護理效果有效;患兒的吞咽障礙未見改善,飲水實驗結果顯示3級,評價護理效果無效。顯效率和有效率相加為護理總有效。
1.4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兒不同方法護理后的滿意度進行統計,結果分為三個標準,以滿意、相對滿意和不滿意進行體現,最后記錄各項數據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評估
研究組患兒予以早期康復護理,顯效與有效的患兒比例分別為62.9%、34.3%,護理總有效率為97.2%,參照組患兒予以常規護理,顯效與有效的患兒比例分別為45.7%、31.4%,護理總有效率為77.1%,(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評估[n(%)]
2.2 兩組不同護理模式的滿意度
研究組和參照組患兒經不同方法護理后,前者護理滿意度為100%,后者滿意度為74.3%,(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護理模式的滿意度[n(%)]
醫療技術的迅速發展,降低了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死亡率,雖然可以獲取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還會有并發癥出現,其中最常見的為吞咽障礙[6]。引發該癥狀的因素較多,同時會對患兒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由于患兒的年齡較小,吞咽障礙會對起飲食的攝入造成不良情緒,從而提升營養不良發生率[7]。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和參照組患兒分別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常規護理,前者護理總有效率97.2%、護理滿意度100%明顯高于后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77.1%、護理滿意度74.3%,(P<0.05),該結果充分體現早期康復護理可以對患兒病情康復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伴有吞咽功能的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以使其吞咽功能有效改善,臨床應用價值存在。
[1] 安春梅.早期康復護理在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障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98-99.
[2] 陳 艷,易 可,吳 芳,等.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功能障礙的早期康復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10):118-119.
[3] 柴 紅.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吞咽功能障礙早期康復護理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2):164-166.
[4] 李雙子,楊祖瓊,張 妮,等.早期綜合性護理措施對重癥病毒性腦炎患兒康復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5):1787-1789.
[5] 楊 薇.康復護理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119-119.
[6] 楊玉梅.早期護理干預對重癥腦炎患兒肢體運動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1):2957-2959.
[7] 邊瑞軍,孫文環.綜合性康復護理對病毒性腦炎患兒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106-10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6.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