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志明,張少群,范淑群,黃貴芹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的早期識別及護理干預研究
龐志明,張少群,范淑群,黃貴芹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討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的早期識別及護理干預方法。方法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接收的60例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納入研究,采取計算機單盲分組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30例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
鼻咽癌;放療;吞咽障礙;護理
吞咽障礙是鼻咽癌放療后的常見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故需實施相應護理干預,本研究旨在探討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的護理干預方法,為此,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納入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接收的60例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納入標準:經洼田飲水試驗、進食試驗證實為吞咽障礙;病理證實為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采取計算機單盲分組法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42~67歲,平均年齡(49.86±6.73)歲,男18例,女12例;觀察組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0.14±6.59)歲,男17例,女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指導進行張口鍛煉,指導患者飲食、用藥。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吞咽康復功能訓練:包括頭頸部功能鍛煉操及吞咽言語治療儀治療。所有患者指導每日進行頭頸部功能鍛煉操訓練,洼田飲水試驗III-IV級進行康復治療,將吞咽言語治療儀的正電極放置于患者的第7頸椎處,將負電極放置于患者的頜下與環狀軟骨之間,固定電極,啟動儀器,測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損傷程度,再根據測定值,給予患者相應強度的電流刺激,在此過程中,囑咐患者配合電流進行吞咽練習。(2)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關于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發生的原因,為其講解吞咽障礙的注意事項、康復訓練對吞咽功能恢復的重要性,了解患者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心理問題,通過語言、肢體接觸,鼓勵患者盡量釋放內心負性情緒,耐心聆聽患者傾訴,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其中,療效可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即吞咽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且洼田飲水試驗評定為I級,有效即吞咽功能改善且洼田飲水試驗評定為II~III級,無效即吞咽功能未見改善且洼田飲水試驗評定為IV級[1],總有效率= 顯效率+有效率;吞咽功能評分采用藤島一郎的吞咽評估表,總分為1~10分,得分越高,即吞咽功能越好[2];生活質量評分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項目,單項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即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吞咽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吞咽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評分比較(x±s,分)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分)
鼻咽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多發生于我國南方地區,由于其癌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故臨床上治療鼻咽癌多采取放射治療。放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限,但在放療后患者容易出現吞咽障礙,導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4-5],故應針對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其吞咽功能恢復。
針對性護理主要是針對護理過程中的一切風險因素進行的干預,其護理措施的核心在于“針對性”,充分體現了護理干預的針對性,可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規避。本研究中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主要從吞咽康復護理、心理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其中,吞咽康復護理主要是采用吞咽治療儀進行理療,并配合以吞咽功能練習,可有效促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改善;心理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心理方面的風險因素進行干預,可有效消除心理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P<0.05),而觀察組的吞咽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改善,但針對性護理對其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更加顯著,使其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在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患者中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
[1] 楊枝芳,賀廣湘.簡易吞咽激發試驗在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5,21(2):132-134,139.
[2] 衣玉麗,賈書磊,劉 宇,等.系統康復訓練對50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后吞咽困難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42(32):3945-3946.
[3] 劉付小燕,余少玲,黎嘉雯,等.羅伊適應模式對鼻咽癌放療后并發吞咽障礙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5):76-78.
[4] 周惠嫦,張盤德,陳麗珊,等.表面麻醉對球囊擴張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12):921-925.
[5] 李潔霞,韋萍,黃連云,等.系統性康復干預在鼻咽癌放療后吞咽困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4):482-48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739.63
B
ISSN.2096-2479.2017.26.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