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佩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泰州 225500)
急診危重患者醫療護理風險預控中全程護理的應用價值
周 佩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江蘇 泰州 225500)
目的 分析急診危重患者醫療護理風險預控中全程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診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全程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與護理滿意度。結果 經護理后,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全程護理應用在急診危重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防范護理風險,取得患者的信任,提升護理滿意度,可臨床推廣。
急診危重患者;護理風險;全程護理;療效
部分疾病發病突然、進展迅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很有可能直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如腦梗死、嚴重車禍等[1]。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護理工作的范圍、對象、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為全面滿足急診危重患者的需求,本文重點探析急診危重患者醫療護理風險預控中全程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診危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3.28±1.95)歲,急診類型:10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顱內出血、12例腦梗死、8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4.11±2.31)歲,急診類型: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顱內出血、13例腦梗死、9例重型骨折、5例其他。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全程護理,具體如下。
1.2.1 創建120現代化信息網絡:醫院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創建醫院120指揮系統,監測急救現場的救護情況,對急救車輛進行動態跟蹤,同時,隨車護理人員應馬上詢問家屬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發病癥狀、到院時間等,并整理好發送到醫院,使得接應的搶救護理人員可做好十足的搶救準備,專科醫生需到位[2],急救搶救設備也應準備就緒,節省患者搶救時間。
1.2.2 最快速度分診:分診工作應安排經驗豐富的臨床護理人員,其在接收患者信息后,應在最短時間內準備好搶救床、氧氣瓶、推車等急救物品,患者入院后,利用“SOAPIE”公式分析患者病情,將患者分為I類(危急類患者)、Ⅱ類(重癥患者),按照患者類別進行針對性搶救。
1.2.3 急救工作: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好醫生實施搶救,確保每一項急救工作都能夠迅速進行。搶救過程中應確保患者呼吸的順暢性,為患者創建靜脈通道,動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同時急救過程中應確保無菌操作,預防院內交叉感染的問題。
1.2.4 全程監護陪同患者:護理人員應準備好搶救物品,通過電話與不同科室進行聯系,為患者做好搶救檢查,全程監護陪同患者,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及時提供便攜式呼吸機、氧氣瓶等多種搶救用品。
1.2.5 落實交接工作:搶救護理人員在轉移患者的過程中,應做好交接工作,對患者的搶救藥物、導管等進行詳細交接,通過交接單簽字確認。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搶救成功情況。
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根據總分高低劃分等級:①非常滿意:80分以上;②滿意:60~80分;③不滿意:60分以下。總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搶救成功率對比
經臨床搶救與護理后,觀察組搶救成功44例,搶救成功率達97.14%;對照組搶救成功39例,搶救成功率為86.67%。觀察組臨床搶救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護理后,觀察組非常滿意35例,比對照組多8例;同時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29%。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急診危重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護理人員必須加大對患者搶救過程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本文研究結果證明,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達97.14%,比對照組高10.47%,同時,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達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19%,說明全程護理方式應用于急診危重患者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持冷靜、鎮定的頭腦[3],結合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對患者做出正確評估,充分發揮全程護理的作用,將護理工作覆蓋在患者整個搶救過程中,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更多時間。同時,護理人員應深入分析全程護理的內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操作技能,進而配合好醫生有條不紊的做好搶救工作。
綜上所述,將全程護理應用在急診危重患者醫療護理風險預控中,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搶救成功率,規避護理風險,從而贏得患者信任,護理滿意度較高,值得借鑒。
[1] 柏曉玲,仲朝陽,周詩維,等.國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前護理文獻分析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9):713-716.
[2] 崔慧靜.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現狀[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66-168.
[3] 顧 靜.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用于急診小兒高熱驚厥的效果評價[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4):3552-355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
B
ISSN.2096-2479.2017.26.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