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霞,呼延琳,何東花,張 婷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微信網絡APP在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管理干預策略的應用
劉恒霞,呼延琳,何東花,張 婷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目的 通過實驗研究的方法,評價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獲益方面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過對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200名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組進行對照實驗,分為APP血壓管理組和常規血壓管理模式組,每組100名患者。APP血壓管理組每位高血壓患者免費使用歐姆龍藍牙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并通過微信網絡平臺實施上傳,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家庭血壓檢測系統、APP管理策略聯合起來,旨在評價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用藥依從性、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獲益方面的作用。結果 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用藥依從性中良好率達67%,血壓達標率87.62%,P<0.05,心腦血管并發癥減少。結論 通過APP對血壓進行管理,與非管理人群相比,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用藥依從性、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功效,取得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微信網絡APP;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管理干預策略
在全國范圍內,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醫療費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是危害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總死亡的41%。高血壓是我國人群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國人腦卒中患病率要比西方高出3~5陪。同樣收縮壓每增加10 mmHg,西方人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只增加10%,而國人增加20%。調查數據顯示,1979年~2002年間中國高血壓患病率在逐年增加,2002年中國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2014年衛生部公布的高血壓患病率達25.5%,全國約有2.7億高血壓患者,60歲以上高血壓患者達40%[2-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進程的加快,老年高血壓的負擔勢必越來越重。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科200名高血壓患者,入選標準:1.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包括(1)初診高血壓患者,門診隨訪3次平均收縮壓≥140 mmHg;(2)正在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2.漢族,年齡60~80歲(60歲≤年齡<80歲);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收縮壓SBP≥190 mmHg,或者舒張壓<60 mmHg;2.確診繼發性高血壓(如主動脈縮窄,嗜鉻細胞瘤,腎血管性高血壓或腎實質性高血壓);3.有卒中病史(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或出血性卒中,但不排除腔隙性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即TIA);4.近6個月內因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定性心絞痛住院治療;5.近12個月內曾實施血運重建手術(PCI或CABG);6.在未來6個月內計劃實施血運重建手術者(PCI或CABG);7.有持續性房顫或心律失常影響電子血壓計測量;8.篩查時伴有NYHAIII、IV級的心力衰竭或近6個月內因慢性心力衰竭加重而住院治療;9.嚴重瓣膜疾病或研究期間可能需要手術瓣膜置換的患者;10.擴張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11.糖尿病控制不佳(空腹血糖≥200 mg/dL[11.1 mmol/L],或HbA1>8%);12.嚴重肝或腎臟疾病(ALT≥正常上限3倍;透析治療的患者或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值[eGFR]<30 ml/min,或血肌酐>2.5 mg/dL[>221 μmol/L]);13.惡性腫瘤病史;14.有認知功能障礙者或生活無法自理者;15.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將200名患者隨機分組,分為APP血壓管理組和常規血壓管理模式組,兩組患者在年齡、職業、性別方面無統計學差異。
1.2 研究方法
1.2.1 選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200名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組進行對照實驗,分為APP血壓管理組和常規血壓管理模式組,每組100名患者。APP血壓管理組每位高血壓患者免費使用歐姆龍藍牙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并通過微信網絡平臺實施上傳,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家庭血壓檢測系統、APP管理策略聯合起來,評價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獲益方面的作用。
1.2.2 實施方法
遠程家庭血壓監測系統
①血壓計
每位入選高血壓患者使用具有藍牙功能的電子血壓計檢測血壓(歐姆龍血壓計),由專業人員指導患者家庭血壓測量的方法,測量由患者在家中自行完成,通過微信遠程推送功能自動上傳至我數據中心后臺。
②家庭血壓測量
經過培訓的患者、家屬或其他人員實施家庭血壓的測量。白天血壓:每日晨起后(6:00~9:00)30分鐘內,服藥前測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如果2次血壓差值大于5 mmHg,則測量第3次。取平均值作為白天血壓。夜間血壓18:00~21:00睡前測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如果2次血壓差值大于5 mmHg,則測量第3次。取平均值作為睡前血壓。
測量頻率:醫院門診就診前7天內每天早晚均進行一次測量,連續家庭血壓測量1周;如不能完成,應至少測量3天。血壓達標穩定后,每周固定3天測量血壓;如不能完成,應至少測量1天。血壓不穩定或未達標的,建議增加家庭血壓測量頻率。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用藥依存性調查結果
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推薦的評價患者服藥順應性的4個問題[4]:你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你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當你自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停藥?當你服藥自覺癥狀更壞時,是否曾停藥?4個問題回答均為“否”,即用藥依從性總分為0表示“用藥依從性良好”;l~2個問題回答為“否”,即用藥依從性總分為1~2時表示“用藥依從性中等”;3~4個問題回答為“是”,用藥依從性總分為3~4時表示“用藥依從性差”。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依存性調查結果[n(%)]
2.2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
兩組患者血壓達標率:單純高血壓患者血壓<150/90 mmHg[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高血壓血壓達標率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心腦血管系統疾病檢查結果
兩組患者中,APP血壓管理模式組中100名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心腦血管疾病者4名,經積極治療后預后良好;常規血壓管理模式組中100名患者并發冠心病患者7人,腦卒中患者2人,腦出血患者1人,心力衰竭患者1人,糖尿病患者3人。
高血壓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護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有相關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臨床經驗,還要充當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進行健康教育,以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早日康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日漸增多,我國將進入老年化社會,如何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存性,做好醫療護理的延續性工作,預防高血壓疾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及滿意度,是醫療護理工作的重點。微信網絡-高血壓APP管理干預策略在血壓達標和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功效,取得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葛彩英,孔 鉻,等.家庭自測血壓對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和血壓波動性的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9(15):2884-2888.
[2] 何敏媚,范長生,等.北京市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存性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3(4):302-304.
[3] 劉白靈,門診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與家庭血壓監測關系的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2,8(24):69-70.
[4] 張玉玲,宋成偉,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情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12(35):7066.
[5] 孫 堯,鄭明明,等.高齡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4(8):448-450.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
B
ISSN.2096-2479.2017.17.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