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蓮,廖 寒
(柳州市工人醫院康復醫學科,廣西 柳州 545005)
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臨床觀察
陳紅蓮,廖 寒
(柳州市工人醫院康復醫學科,廣西 柳州 545005)
目的 探析康復護理在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方面的臨床實效。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腦出血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依照其入院單雙次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6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進行對比。結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前,其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施護理后,均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改善幅度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上,對照組遠不及觀察組(75.00%<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護理的實施能夠顯著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其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康復護理;腦出血;生活質量
腦出血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治療上較為復雜,患者預后結果相當一部分取決于其臨床護理的優劣[1]。康復護理作為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一種護理模式,能夠幫助患者迅速恢復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改善其自身的生活質量[2]。有鑒于此,本次研究特選擇我科近一年所收治患者為對象,并給予其中部分患者以康復護理,以觀察該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腦出血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依照其入院單雙次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6例。對照組男9例,女7例;年齡53~75歲,平均年齡(64.4±4.8)歲;出血量15~40 mL,平均出血量(28.6±10.1)mL;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例,初高中文化程度者8例,大專及本科文化程度者4例。觀察組男10例,女6例;年齡54~75歲,平均年齡(64.5±4.9)歲;出血量15~42 mL,平均出血量(28.9±10.4)mL;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例,初高中文化程度者9例,大專及本科文化程度者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病房打掃、被褥更換、日常通風、病情觀察、給藥換藥等,觀察組需在其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內容,具體如下。在患者入院后,給予其健康宣講,告知其疾病治療及其預后,使其認識到康復治療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其護理依從性。隨后給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與安慰,對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必要情況下在患者家人配合下給予其心理支持,使其能夠積極的態度對待治療。依據患者恢復情況為其制定合理康復計劃,包括認知、吞咽、肢體以及語言等。在語言上,應當從單音字開始,逐漸過渡到單詞、短句等,如患者為不完全失語,可多與其交流,以鍛煉其語言功能。在肢體上,應當協助患者展開肢體被動運動,并進行按摩,待其有所恢復可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并幫助其變化體位,活動關節、如患者吞咽困難,則應當幫助患者展開喂食喂水訓練,如無嗆咳表現,則可拔管,以便鍛煉其吞咽功能。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興趣愛好進行了解,為其播放輕柔且舒緩的音樂,并為其安排娛樂活動,如看電影、下棋等,以舒緩患者心情,減輕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依照簡明生活問卷(SF-36)[3]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包括情感、社交、生理、心理四個方面,各項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則其生活質量越好。同時為患者發放護理調查表,對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結果進行統計,總滿意度=滿意度+十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由本次研究可知,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前,其生活質量比較,(P>0.05),在實施護理后,均有顯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s)
組別時期情感社交生理心理對照組治療前55.75±11.2658.74±10.7854.71±11.0752.78±10.77(n=67)治療后73.79±12.5674.56±10.0775.64±9.7776.24±9.68觀察組治療前55.18±12.3157.68±10.2355.28±9.6853.71±9.67(n=67)治療后85.77±9.3686.56±9.4687.14±9.6188.46±9.25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護理滿意度上,對照組遠不及觀察組(75.00%<100.00%),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腦出血患者因病變部位特殊,使得其在治療后容易面臨生活能力喪失的問題[4]。有研究稱,若給予腦出血患者以康復護理干預,則能夠在其疾病康復期間幫助其恢復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5]。有鑒于此,本次研究特選擇我科近年所收治患者為對象,并給予其康復護理干預,以觀察其對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兩組患者在實施護理前,其生活質量比較,(P>0.05),在實施護理后,均有顯著改善,(P<0.05),在改善幅度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康復護理的實施確實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夠保持正常人應有的娛樂、溝通等職能,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另外,在護理滿意度上,對照組遠不及觀察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相較于單純的常規護理而言,康復護理能夠更好的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使患者能夠從心理上對護理服務充滿認可與信賴,有利于今后護理工作的展開。康復訓練越早,則患者腦組織細胞恢復越良好,相應的其生活質量亦能有所提高,因此康復訓練應宜早不宜遲,以促進患者生理與心理共同康復[6]。
綜上所述,通過為腦出血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提升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使患者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今后的生活,進而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其臨床價值值得肯定。
[1] 李 沁.認知干預和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3,16(10):1739-1740.
[2] 李艾群,王 敏,危科麗.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2016, 45(7):858-860.
[3] 蔡 群, 何秀云,傅武平.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36(5):584-585.
[4] 何 靜.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3(30):24-25.
[5] 王翠香.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5):151-153.
[6] 陳建霞.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53(23):133-13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1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