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丹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護理教育?
急診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的認知與培訓需求
黃 丹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 探討本院急診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的認知與培訓需求,找出薄弱環節,予以改進,進一步提高急診護理人員在未來災害中的應急能力。方法 選取我院急診護士100名,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災害護理相關知識與培訓需求進行調查分析。結果 我院100名急診護士災害護理知識評估為優者38%,良者41%,合格者18%,不合格者3%;水災、突發化學中毒的救護項目得分低于現場救護、檢傷分類及轉運等項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92%的急診護士未參加過災害培訓,91%的急診護士認為應定期組織培訓,97%的急診護士希望通過繼續教育進行培訓。結論 我院急診護理人員的災害護理知識有待提高,有災害護理的培訓需求,應定期組織培訓,加強災害護理的繼續教育。
急診護理人員;災害護理;培訓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一切可能導致設施破壞,經濟受損、人員傷亡及健康與衛生服務狀況惡化的事件,當其規模超出發生地的承受能力,必須向外尋求專門救援時,即可稱為災害[1]。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災害頻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影響。而災害護理學是有關災害的預防、救援與管理的綜合科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是系統靈活地應用有關災害護理學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專業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2]。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國災害護理研究迅速發展,但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災害護理尚處于探索階段[3]。為了解我院急診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的認知與培訓需求,進一步提高其在未來災害中的應急能力,本文進行了相關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急診護士100名,納入標準:①目前從事臨床工作2年(含2年)以上的中專(含中專)以上學歷的護士、護師及主管護師;②愿意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從事臨床工作不滿1年的護士;②不愿意參加本研究者。100名急診護士中,女97名,男3名;中專3名,大專48名,本科49名;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10名,護師41名,護士47名;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26.21歲±8.25歲);工作年限2~24年,平均工作年限(5.09±2.78)年。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調查。問卷內容:①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②災害護理知識(80道選擇題):現場救護(10道)、檢傷分類及轉運(10道)、地震的救護(10道)、火災的救護(10道)、水災的救護(10道)、爆炸傷的救護(10道)、突發化學中毒的救護(10道)、災害心理護理(10道)。③開放性問答題:目前對災害護理培訓需求的看法。問卷評改標準:總分80分,選擇題選對1題得1分,不選或選錯不得分,分數越高表示對災害護理知識掌握得越好。總分≥72分為優,64~71分為良,48~63分為合格,<48分為不合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災害護理知識
100名急診護士災害護理知識得分35~74分,平均得分(68.9分±8.2分),其中優38名(38%),良41名(41%),合格18名(18%),不合格3名(3%)。問卷中現場救護、檢傷分類及轉運、地震的救護、火災的救護、災害心理護理、爆炸傷的救護得分高于水災、突發化學中毒的救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問卷知識部分8個項目中得分排名情況
2.2 災害護理培訓需求方面
100名急診護士都認為有必要進行災害護理方面的培訓,92%的護士沒有參加過災害護理的培訓,91%的護士認為醫院應定期組織災害護理方面的培訓,97%的護士希望通過繼續教育進行災害護理的培訓。
護理人員是災害救援全程的主要參與者,需要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4]。且護理人員對災害的應對能力影響著整個災害救援團隊的速度與效率[5]。本文通過對我院100名急診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其對災害護理知識的掌握得分良、合格及不合格者占72%,說明大部分急診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知識的掌握還有待提高;水災、突發化學中毒的救護項目得分較其它項目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護理人員對災害護理知識的掌握不均衡。同時,100名護理人員都認為有必要進行災害護理培訓,提示急診護士對災害護理培訓需求度高[6]。且92%的護理人員未參加過災害護理培訓,說明醫院應加強這方面的培訓,滿足護理人員的需求,原因的眼部充血,視力下降及疼痛,要及時到眼科檢查,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交感性眼炎,早期治療。
臨床上眼穿通傷比較常見,且屬急癥,病情復雜多變,應密切觀察傷眼及健眼的變化。注意傷口、視力、眼球等的變化,防止眼內感染及交感性眼炎的發生,為保護健眼,必要時可摘除受傷眼。
其實大多數的眼外傷是可以預防的,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降低眼外傷的發生率非常必要。我們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預防,把完善相關預防措施、改善工作環境及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放在首要位置。對基層高發人群積極宣傳和普及預防知識,加強防護意識。
致傷后早期規范治療至關重要,受傷眼的后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傷后的早期處理。基層醫務人員應加強對眼外傷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眼科專業技術水平,在第一時間正確地判斷、處理各種類型眼外傷,對病情嚴重復雜的傷員要及時向上級醫院請求會診或轉送治療,正確把握原則以保證最佳治療效果、減少傷殘。
[1] 謝漢平,王 一,陳少軍,等.臨時人工角膜下穿透性角膜移植聯合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眼球前、后節外傷的遠期療效[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3,21(5):335-337.
[2] 謝立信,史偉云,李紹偉,等.角膜移植聯合玻璃體切除治療嚴重眼前段復合傷[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12,5(10):234-236.
[3] 金 姬,王 青,呂志剛,等。眼內異物行玻璃體切除多聯手術2例[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附眼科手術),2015,04(6):132-135.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18.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