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蘭
(河南省駐馬店市159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婦產科護理?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手術配合護理
王春蘭
(河南省駐馬店市159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手術護理方法。方法 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的患者共90例,盲選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積極的手術配合護理,比較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48.50±8.07)min,短于對照組的(59.04±10.02)min,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天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給予積極的圍術期護理配合,能顯著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早日排氣和康復,顯著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
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手術護理;護理效果
腹腔鏡作為現代微創技術手段,在臨床上的應用十分普遍,其用于全子宮切除患者已經成為臨床首選方法,手術創傷小、干擾小,并且能保持患者體內環境的穩定[1]。但是,在行腹腔鏡手術時,也需要手術室護理的熟練配合,才能進一步確保操作的水平[2]。本文針對于我院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的患者90例進行研究,探討了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手術配合護理措施,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于我院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的患者共90例,盲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48~63歲,平均年齡(50.50±2.01)歲,其中子宮肌瘤25例,子宮腺肌瘤13例,功能性子宮出血3例,子宮內膜息肉4例;觀察組年齡46~65歲,平均年齡(50.20±1.61)歲,其中子宮肌瘤18例,子宮腺肌瘤18例,功能性子宮出血4例,子宮內膜息肉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給予基礎心理輔導,術中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術中觀察,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積極的手術配合護理:(1)術前心理輔導,手術室護士在術前巡視患者,積極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手術基礎知識,讓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的優勢和特點,緩解患者緊張心理,能放松身體準備手術;(2)儀器設備準備,在臨床開始手術前,護士應該檢查相關的儀器和設備,如攝像頭清晰度,冷光源的亮度適宜,電切電凝系統完好,二氧化碳管道及其他管道的暢通,檢查負壓裝置。同時,準備好手術需要的器械,如腹針、分離鉗、抓鉗、剪刀以及PK刀等。(3)手術中的配合及巡視,術中注重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且在手術開始前播放舒緩音樂,營造手術室溫馨的環境,保持手術室適宜的溫度,22℃~25℃,濕度50%~60%。術中加強配合,熟練解剖知識,根據醫生需要及時供應。認真做好手術的各環節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護理后,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48.50±8.07)min,較對照組縮短,術中出血量(50.40±5.50)ml顯著少于對照組(80.40±10.40)ml,且觀察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以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以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排氣h 住院時間d對照組 59.04±10.02 80.40±10.40 53.10±3.40 6.0±1.5觀察組 48.50±8.07 50.40±5.50 48.30±1.20 4.5±0.5 t 5.502 5.803 6.753 7.014 P<0.05 <0.05 <0.05 <0.05
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對手術室護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手術室護士不僅要具有專業的扎實醫學基礎,還需要不斷通過實踐學習腹腔鏡下手術的專業操作。所以,手術室護士要與時俱進,保持謹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全面了解手術的基礎步驟和操作,能在手術中熟練配合臨床完整手術操作[3]。在本次研究中,通過手術室護士全面精心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患者的手術效果更加理想。患者手術時間進一步縮短,且術中出血量得到更好的控制,術后患者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于常規護理患者(P<0.05)。可見,手術室護士的積極配合護理,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護士也一定要提高自己正確處理儀器、器械等的專業能力,并且發揮自身專業的護理能力,給予患者全面、細致和精心的照料,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提高護士手術配合的默契,從而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患者手術風險,并且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進一步減輕患者手術痛苦,提高整體工作的水平,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所以,在實踐工作中,護士一定要注重各個環節與醫生的配合,還有與患者的積極溝通。例如在術前應該做好設備、儀器等的準備工作,做好患者手術操作前的安撫和手術室環境護理工作,在手術中應該加強與醫學的協調,熟練根據自我掌握的腹腔鏡解剖專業知識,完整手術器械的及時提供和配合工作。同時,于術后還要做好儀器、設備的清潔和養護工作。總之,手術室護士的積極配合對進一步提高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患者的預后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值得護士深入思考。
[1]郭曉燕.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98例的手術室護理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2):152-153.
[2]康沃德樂.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38例的手術室護理配合[J].中外健康文摘,2013,15(34):210.
[3]梁碧立.腹腔鏡下子宮全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分析[J].健康之路,2014,08(15):234-23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3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