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媚
(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 533400)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分析
田春媚
(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廣西 百色 533400)
目的研討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入院的手術患者21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Ⅰ組和Ⅱ組,各105例。Ⅰ組接受常規基礎護理,Ⅱ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對比評估兩組圍手術期感染情況。結果 Ⅱ組圍手術期感染率顯著低于Ⅰ組,且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Ⅰ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婦產科手術患者中積極開展針對性護理,能夠顯著減少圍手術期感染,促進患者恢復健康,應加大力度推廣。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預防;護理對策
針對子宮肌瘤及難產等婦產科疾病,保守治療效果不顯著,因此一般需要行外科手術治療。但受女性泌尿生殖道解剖結構特殊、手術切除范圍廣及個人衛生習慣等因素影響,多數女性患者術后往往有較大的風險引起感染[1]。一旦感染,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身心恢復,加重其醫療負擔,還可能增加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因此,在婦產科圍手術期實施精心、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預防感染、促進患者身心恢復均至關重要。本文中,我院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對婦產科手術住院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入院的手術患者210例為研究對象,資料均完整,并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Ⅰ組和Ⅱ組,各105例。Ⅰ組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4.5±7.6)歲;手術分類:①剖宮產40例,②宮外孕(輸卵管切除/開窗術)23例,③子宮肌瘤剔除術18例,④全子宮切除14例,⑤其他10例;Ⅱ組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35.2±8.1)歲;手術方式:①剖宮產38例,②宮外孕21例,③子宮肌瘤剔除術22例,④全子宮切除16例,⑤其他8例。兩組患者年齡、手術方式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Ⅰ組接受常規基礎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完善各項檢查及積極處理并發癥等。Ⅱ組在上述基礎上接受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 入院健康指導
患者初入院時,容易受診療環境陌生、擔心手術疼痛或結果等影響而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負性情緒持續存在,會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加大圍術期感染風險[2]。故在患者入院時,需熱情接待,主動與其溝通,耐心為其解答疑惑,并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診療環境、主治醫師、疾病知識及手術大致流程等,從各方面減輕患者的精神與心理負擔,使其身心愉悅,并能接受手術。
1.2.2 強化圍術期營養及衛生
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營養膳食方案,囑患者少食多餐,每日飲食注重營養均衡,且應低脂、低鈉鹽及清淡飲食。指導患者每日勤洗漱、勤沐浴及勤更換衣物,保持會陰部清潔,以減少病菌滋生,同時及時補充機體所需營養,增強抵抗力。
1.2.3 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婦產科手術會對患者的盆腹腔功能產生一定影響,部分還會導致陰道微環境紊亂[3]。因此護理時,應遵循“適當、適時、適量”原則,為患者提供相應的抗生素預防感染。
1.2.4 術前與術中護理
術前完善各項輔助檢查,了解患者有無貧血或低蛋白血癥等營養障礙,并給予及時糾正。術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及時徹底止血,縫合時選擇無菌可吸收線操作,以免由于外來污染造成感染。
1.2.5 其他措施
定期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及考核,接觸患者前后認真洗手,做好相關醫療器械的清潔及消毒工作。病房內注意保持通風與安靜,每日按時消毒與清潔,并控制陪護人員的人數及探視時間等,以降低感染事件的發生[4]。
1.3 評估項目
此次研究的觀察項目包括:①體溫恢復時間;②住院時間;③圍術期感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SPSS 20.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Ⅱ組圍手術期發生感染11例,發生率為10.5%,顯著低于Ⅰ組的23例(2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方面,Ⅱ組均顯著短于Ⅰ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體干預情況
圍手術期是指圍繞手術治療(包括治療前、后)的一段時期。該時期患者極易由于各種因素影響而誘發院內獲得性感染,可導致體溫迅速上升,并引發盆腔膿腫、子宮內膜炎等一系列病癥,對患者預后非常不利。概括來說,引起圍手術期感染因素主要包括兩大類,即手術精細儀器消毒不徹底、縫線污染、創面缺氧壞死、不合理換藥及盆腔引流不暢等外在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年齡、營養狀況等內在因素[5-6]。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具備高度的專業態度及操作技巧,在圍手術期嚴格堅持無菌操作原則,有針對性地為患者提供一系列服務及指導,以盡最大限度減少圍手術期感染的發生,優化手術治療質量。
本組臨床試驗中,我們在搜集相關研究證據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我院開展條件,面向婦產科手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主要包括入院健康指導、強化圍術期營養及衛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加強術前與術中護理等一系列對策。結果顯示,Ⅱ組手術患者經精心、規范護理后,其圍手術期感染率顯著下降,發生率僅為10.5%,優于Ⅰ組的21.9%,與相關研究觀點大致符合[7-8]。并且,Ⅱ組手術患者的體溫恢復更快,住院時間顯著縮短,整體優勢較Ⅰ組明顯,這充分說明針對性護理方案在婦產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是可行的,能夠有效預防圍手術期感染事件的發生,同時加速患者的身心恢復。一般性護理雖能夠基本滿足婦產科手術需要,但缺乏標準化、規范化;而針對性護理方案是依據“以人為本”理念提出的,除了能夠滿足于手術需要外,其護理內容有了質的提高,主張從多方面、多角度向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及指導,因此更能夠促進患者身心的恢復,對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效果也更加理想。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手術患者中積極開展針對性護理,能夠顯著減少圍手術期感染,促進其體征恢復,應加大力度推廣。
[1]趙 睿.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3):200-201.
[2]李雪琴.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0):158-159.
[3]譚曉珍.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7):41-42.
[4]王淑芳,陳 靜,麥子青,等.護理干預在婦產科圍手術期預防感染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3):3318-3319.
[5]李艷波.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23):164-165.
[6]何 青,何 芬.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002-2003.
[7]周維艷,孫 沖,周旭紅,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婦科經腹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急救醫學,2015,35(s2):219-220.
[8]郭 曄,葉竹蓮.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護理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2,12(9):42-4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2.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