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少興,梁 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120)
手術室麻醉護理與常規護理的效果比較
麥少興,梁 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手術室,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對比分析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方法 選擇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48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護理;觀察組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出現麻醉不良事件的例數、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8%,對照組為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僅出現1例麻醉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的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可以減少麻醉原因對患者所造成的不利影響,縮短術后蘇醒和恢復性治療時間。
手術;手術室;麻醉;護理;常規;效果
麻醉是對廣大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關鍵性步驟,麻醉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可以使患者手術的舒適性得到顯著性提升,從而充分保證手術操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但是在手術進行過程中仍然會存在一定的麻醉風險,使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水平降低,因此為手術治療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手術室麻醉護理,是使麻醉風險事件發生率降低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1、2]。本文主要對比分析對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和常規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48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4例。對照組發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7天,平均5.6±1.9天;男15例,女9例;年齡19~74歲,平均45.8±6.5歲;觀察組發病至接受手術治療時間1~13天,平均5.2±1.4天;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齡18~70歲,平均45.3±6.9歲。兩組患者一般指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護理;觀察組實施手術室麻醉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麻醉前: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麻醉前,應該根據其具體的病情和所選擇的手術方式,對其基本情況進行系統的術前評估,以評估的結果作為主要依據,對麻醉的方式進行選擇,并對患者在麻醉后和手術期間可能出現的一些麻醉意外情況進行判斷,做好相關應對工作。手術操作方法、麻醉方法均應該向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說明,在最大程度上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并說明手術的成熟性和醫生技術,提高患者信心。建立靜脈通道的時候,操作動作必須保證輕柔、快速,穿刺爭取一次性成功,使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減輕。②麻醉中:對患者信息進行仔細的核對,包括所選擇的麻醉方式和所應用的麻醉藥物,應用麻醉藥物的時候,給藥速度保證合理。對患者心率、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受壓部位要進行特殊的護理,并注意患者保暖。③麻醉后:對患者麻醉清醒時間進行觀察并記錄,手術結束后,囑咐患者保持去枕平臥狀態,并對生命體征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積極預防和處理各種麻醉并發癥。
1.3 滿意度評價標準
在手術后的恢復治療階段,對手術期間的麻醉護理模式進行不記名打分調查,滿分為100分。超過90分為滿意,不足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3]。
1.4 觀察指標
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出現麻醉不良事件的例數、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8%,對照組為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手術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n(%)]
2.2 出現麻醉不良事件的例數
觀察組患者僅出現1例麻醉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的5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
觀察組患者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麻醉完全蘇醒時間和術后住院治療總時間比較(±s)
組別 n 蘇醒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 24 56.92±8.45 9.72±1.24觀察組 24 32.38±5.61 6.53±0.84 P<0.05 <0.05
麻醉護理學屬于麻醉學和護理學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主要目的在于使麻醉效果提升,使手術治療期間出現麻醉風險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在常規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對手術治療患者實施針對性的麻醉護理干預,在麻醉前需要切實做好各項手術和麻醉準備工作,同時對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得到顯著性提升。在麻醉過程中對患者實施護理的關鍵在于能夠保證麻醉操作順利進行,使麻醉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降低。在麻醉后實施護理的關鍵在于有效預防和及時處理麻醉原因導致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4、5]。
[1]賀文英,袁士平.心理護理對全身麻醉男性患者蘇醒期留置尿管耐受度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9(02):23.
[2]陳志峰.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療效評價[J].護理進修雜志,2013,28(20):1884-1886.
[3]王 雪.麻醉復蘇期呼吸道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3,16(8):2043-2044.
[4]李玉輝,李 萍.手術室護理干預對全身麻醉前留置導尿管男性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2,9(02):36.
[5]羅永麗,姚曉琴,李 芳.等.手術室麻醉護理與常規護理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8):40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2.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