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華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夏 石嘴山 753000)
循證護理在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中的影響分析
王珊華
(石嘴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對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0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進行循證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可以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循證護理;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影響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老年人群比例更高[1]。為了能夠有效治愈這種疾病,本文對循證護理在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0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3例。對照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1.2±4.6)歲;心功能分級:Ⅱ級35例,Ⅲ級18例。實驗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75.2±4.3)歲;心功能分級:Ⅱ級33例,Ⅲ級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待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關于疾病的知識和治療方式,并給予靜脈注射和藥物治療,加強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將患者的日常情況記錄下來。
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患者入院后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上崗培訓,主要流程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講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于疾病有一個大概的認識,增強他們對于治愈疾病的信心,確保患者能夠全力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2)輸液護理:在輸液過程中要控制患者的輸液速度,以免造成患者心臟負擔過重,從而導致病情增加。同時還要把控藥物含量和保質期,確保整個治療過程都能順利進行。(3)心理護理:醫護人員在完成健康宣教和輸液以后,還要及時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確?;颊吣軌蛞砸粋€相對輕松的心態去面對疾病治療,紓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以免心臟壓力過大,導致出現其他情況。
1.3 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評分,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控制、體力限制、社會限制和臨床癥狀等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情緒控制、體力限制和社會限制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四項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從而引起血管腔堵塞或者狹窄,出現心肌缺氧甚至壞死的心臟病[2]。這種疾病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肌生理結構,還會給患者的心肌功能帶來不利影響。有研究表明,該病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可能是由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肥胖等原因造成的,也可能與嗜酒嗜煙、缺乏運動和食用高熱量食物等不良習慣有關,年齡、性別和家族病史也是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慢性胃炎患者滿意度和病癥知識掌握度,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 陳艷花.慢性胃炎治療的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393-395.
[2] 楊 磊,梁 晨,牟 靜,等.健康教育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5):233.
[3] 王 清.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改善其胃動力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5(15):154-155.
[4] 容春麗.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240-241.
[5] 馮 菲.健康教育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質量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1):162-16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41.4
B
ISSN.2096-2479.2017.3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