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菊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骨三科,寧夏 銀川 750001)
舒適護理對骨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效果
周 菊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骨三科,寧夏 銀川 750001)
目的 分析舒適護理對骨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基礎的常規護理,觀察組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一段時間后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施舒適護理后觀察組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來說疼痛度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骨外科的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度,提高護理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舒適護理;骨科;術后疼痛
舒適護理最開始是由美國學者Kolcaba提出,臺灣蕭豐富先生1998年對其概念做了進一步完善,提出了舒適護理模式。舒適護理的根本目的指的是在病人接受治療的同時通過護理使其生理和心理都達到一種最佳狀態,降低不愉快程度,環節患者疼痛感,讓患者全身心的感到舒適。骨科的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反應,疼痛是術后一種常見的現象,不僅會給病人帶來痛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心理情緒。眼下醫療事業發展迅速,疼痛也逐漸成為了主要生命體征之一,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中受到了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1]。對于骨科手術患者來說也是如此,在手術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巨大的疼痛感和恐懼感,對于患者的術后恢復以及生存質量來說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為了更好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必要實施舒適護理。本文選取100例患者對此作了深入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外科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42.75±5.22)歲,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麻醉方式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在實施手術之后,所有患者都要接受常規基礎護理,護理人員無必要做好患者疼痛度的登記,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叮囑其適當服用鎮痛藥物。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內容主要如下。
1.2.1 生理護理
(1)做好病房內衛生,定期通風,保持病房內合適的光照,同時轉備好床位,盡可能根據患者的需要進行。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注意動作要輕柔、穩妥,避免對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刺激。
(2)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遵醫囑為患者擺放舒適體位;定期幫助活動受限的患者進行翻身和按摩,避免患者受壓處疼痛以及壞損。
(3)對留置引流管及導尿管的病人,要定期檢查導管,避免其出現堵塞、扭曲、脫落等問題,保證管道時刻處于暢通和負壓狀態。
(4)適當為患者進行肌肉按摩,或者是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提高患者對疼痛的感受閾值[2]。
(5)有些患者存在溝通障礙,對于這類患者需要制定專門的護理方案,為患者準備好書寫工具,讓病人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寫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幫助其學習一些簡單的啞語,方便患者溝通,同時改善患者的治療情緒。
1.2.2 心理護理
骨科手術難免會產生巨大的疼痛,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下,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醫護人員必須要及時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與其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予以患者最大的關愛和幫助。同時也要教育其家屬多多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到溫暖,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已從度,有益于身體的康復。此外護理人員也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用藥知識和注意事項,同時增強患者戰勝痛苦及疾病的信心[3]。
1.3 觀察指標
術后三天,應用數字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的程度。0級:無痛;1級:輕度疼痛,平臥時無疼痛,翻身時有輕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響;2級:中度疼痛,靜臥時痛,翻身咳嗽時加劇,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擾,要求用鎮痛藥;3級:中度疼痛,靜臥時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干擾,需要用鎮痛藥。一段時間之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4-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疼痛度方面來看,觀察組的患者明顯要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從護理滿意度方面看也是觀察組患者更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舒適護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患者提供最舒適的治療環境和康復狀態,以最合適的方式為患者提供最大的舒適感和滿足感。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來說護理效果更好,疼痛度評分較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骨科患者在手術之后接受舒適護理可以在有效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時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1]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有限公司,1998 .
[2] 張 宏.舒適護理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2001,2(16):15-16 .
[3] 莫少媛.舒適護理模型對緩解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3,31(3):346-349 .
[4] 梁翠林,張銀鳳,孫芳梅.舒適護理模式在住院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1):38-39 .
[5] 卯麗琴.舒適護理理論在健康體檢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9):146-150 .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