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健,楊春玲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5)
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護理效果探究
孫 健,楊春玲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5)
目的 分析和探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A組39例和B組36例。A組給予人性化護理,B組給予一般護理,對比護理前后血糖變化。結果 護理前,對比兩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且A組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能夠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護理效果較佳,值得推廣。
人性化護理;糖尿病;護理效果
糖尿病的發病率較高,有數據顯示,我國35歲以上群體中,其發病率為6%左右[1]。其主要癥狀為多飲、多尿、消瘦、多食等,屬于慢性終身性病癥。該病的治療周期偏長,易引發諸多并發癥。相關學者認為,科學護理能夠延緩其病情發展,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文旨在分析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護理效果,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A組39例和B組36例。A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39~81歲,平均年齡(53.21±2.11)歲;病程2~17年,平均病程(10.62±1.66)年。B男20例,女16例;年齡38~82歲,平均年齡(53.55±2.29)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0.12±1.51)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B組給予一般護理,即用藥指導、生命體征監測、應急處理和環境護理等。A組給予人性化護理,第一,細致化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主動了解其基本資料,并為其建立檔案。積極與患者溝通,不定期了解其護理需求,做好病房的細致化布置,使患者感到舒適。制定每一項護理工作的預期目標,并做好記錄。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護理對策。第二,人文關懷: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真誠、友善的關懷,保護其隱私。治療前做好保暖護理,輸液時進行血管保護知識講解,并定時為其進行心理疏導,以糾正其消極心態。第三,個體化護理:每位患者的治療重點不同,所以需要護理人員實施個體化護理。可為每位患者講解降糖藥的用法和注意事項,普及藥物種類、不良反應和規格等知識,并告知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注射時間與部位,使其明確治療方法。第四,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的病情變化適時調整其飲食結構,并為其制定食譜。鼓勵其多食用高維生素、高纖維、高蛋白、低熱量、低脂肪和低血糖類食物,需戒煙戒酒。第五,運動指導: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進行散步、瑜伽和太極拳等運動,為其制定每日運動量,并告知其最佳運動時間是餐后1 h。同時限制心腦血管疾病者、視網膜病變者和感染患者的運動量,建議其禁止運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對比兩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上述指標水平均有所下降,且A組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護理前后血糖變化(±s,mmol/L)

表1 對比護理前后血糖變化(±s,mmol/L)
注:a表示與B組相比,P>0.05;b表示與護理前相比,P<0.05;c表示與B組相比,P<0.05。
組別 n 空腹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餐后2 h血糖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組 39 10.70±2.12a 6.42±1.55bc 8.53±1.80a 6.44±1.26bc 13.98±3.24a 9.04±2.11bc B組 36 10.41±2.11 7.95±1.23b 8.26±1.51 7.16±0.84b 14.25±3.11 10.19±1.83b
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復雜,包括遺傳、精神、感染和免疫等因素,其屬于代謝紊亂綜合征[3]。該病的治愈率較低,需要長期、持續治療方可糾正病情,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患者的治療負擔,繼而影響整體療效[4]。一般護理強調集中化護理干預,重點是降低護理工作中的缺陷率,其無法滿足糖尿病患者的個性化需求。人性化護理主張“患者第一”、“人文關懷”,尊重護理需求的差異性。其通過細致化護理、人文關懷、飲食指導等措施體現出對患者生存權、知情權、參與權等權利的尊重[5]。要求將人性化護理觀念貫穿于護理全程,并融入到住院環境、臨床指導和治療流程等各個方面。經人性化護理后,患者的負面心理能夠得到及時糾正,并主動配合相關治療工作。而護患關系也會進一步拉近,使病區環境越發和諧和歡樂,這都會有效促進患者康復[6]。
護理后,兩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且A組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為糖尿病患者提供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可降低其血糖水平,促進其病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1] 蔣雪梅,游云祥,解清穎,等.人性化護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23(4):1857-1858.
[2] 楊 丹,諶劍飛.人性化護理對胰島素治療后低血糖病人夜間睡眠障礙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30):3382-3383.
[3] 段華芬.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8):67-68.
[4] 杜曉玲.社區糖尿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30-131.
[5] 魏瓊容.實施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并發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93-194.
[6] 朱冬梅.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2):14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8.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