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梅
(南京市鼓樓區寶塔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5)
論培訓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技術的重要性
夏仁梅
(南京市鼓樓區寶塔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南京 210015)
目的 討論培訓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技術的重要性,分析提高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技術的意義。方法 選取2017年2月某企業工作人員30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院前急救技術的相關培訓,培訓完畢后使用自編問卷進行院前急救知識考核。對比培訓前后院前急救知識掌握情況。結果 30名調查對象經過院前救濟技術培訓后,在隨后考核中,30名調查對象對院前急救知識掌握方面,較培訓前有顯著提高(P<0.05)。結論 非醫務工作人員,經過院前急救技術培訓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明顯提高,能夠有效提高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的參與意識,以保障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培訓;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技術;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意外傷害和突發疾病的可能性也明顯增加,特別是突發疾病或意外傷害患者在入院前這段時間內,如果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對之后的救治成功率和減少致死致殘率都有了有利的保證[1]。據相關機構調查,75%~88%的猝死發生在院外,入院時95%已死亡,其中35%-40%如經及時的心肺復蘇,可以挽救生命。這么觸目驚心的數據不得不讓我們認識到院前急救培訓的重要意義。我作為區紅十字會的志愿急救培訓老師,自2010年1月至今已經給在校師生(大學、中學、小學)、社區居民、企事業單位等各類人群做院前急救培訓千余場,近兩千小時。確定經過院前急救技術培訓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明顯提高,能夠有效提高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的參與意識,以保障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某企業工作人員30名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2天的院前急救技術培訓學習。其中,男15名,女15名。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5.5±10.4)歲,工作年限1~20年,平均年限(15.5±5.4)年;文化程度:大專以上20人,高中10人。行政崗位:10人;總務后勤:10人。保衛人員:10人。選取標準: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無精神疾病,溝通無障礙,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講明調查目的后自愿參加。
1.2 方法
對30名調查對象進行為期2天的短期院前急救培訓學習。培訓內容為三個方面。一、常見創傷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運)二、常見危重病癥和突發意外事故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低血糖、溺水、中暑、車禍等)三、心肺復蘇急救。培訓方法:理論知識講解、現場示范教學、互動練習及課后講評[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30名調查對象培訓前后院前急救知識掌握情況,使用自制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考核,問卷內容包括,急救電話、觸電院前處理、煤氣中毒院前處理、燙傷院前處理、閉合性扭傷/挫傷、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動物咬傷院前處理、氣管異物、金屬物體插入體內、突然暈倒、外傷止血、開放性骨折、心跳博驟停判斷、脊柱損傷搬運及心肺復蘇按壓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名調查對象經過院前急救短期培訓后,相關知識掌握水平顯著高于進行院前急救培訓前(P<0.05)。

表1 非醫務人員培訓前后院前急救內容知曉情況對比(n=30)
在對非醫務人員院前急救知識的調查中發現,在15個條目中,對120急救電話的知曉率最高,其次為觸電、煤氣中毒,燙傷急救知識知曉率也頗高,而知曉率最低的心肺復蘇按壓比例、脊柱損傷的搬運、心搏驟停的判斷方法則較低,這主要還是說明在我國急救普及率太低,有過太多事故現場圍觀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出手的幾乎沒有,其實有時候網友遣責的路人,可能真正是個內心狂熱的好心人,可是尷尬的是他并不會急救技術,因為不會,所以不敢貿然出手,因此太多可能拘留住的生命或許就這樣錯過了,而且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有僥幸的心理,認為這樣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一輩子可能真的遇不到幾次,但一次就夠我們后悔一輩子。還有我們看到的急救場面,也不乏有很多的好心人出手相助,但是致命的問題在于如果用錯方法或者技術不規范也很悲劇。針對還有很多人認為急救患者是醫護人員的事,作為非醫務人員與急救相關性不大,從而不注重急救知識的學習[4]。所以近十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和紅十字會組織對院前急救知識普及培訓都非常重視,全民急救意識和急救知識水平也不斷在提高,希望能做到人人會急救,急救為人人。我作為急救培訓的志愿老師,為我的工作感到驕傲。也會為急救普及培訓工作獻出我的全部力量。
[1] 何羨峰.院前急救技術規范培訓的實踐分析[J].母嬰世界,2015(8):413-413.
[2] 楊曉龍,何金梅,楊 靜.熟練掌握心肺復蘇院前急救的意義[J].醫學信息,2015,28(8)11-12.
[3] 陳 鳳.專職化院前急救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體會[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7,2(2):47-48.
[4] 李 華.醫院非醫務工作者院前急救知識及行為狀況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2015,3(11):72-74.
[5] 彭方國,盧志勤,曾海燕,等.基于院前急救平臺提升衛勤人員急救技能效果分析[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5,3(12):67-68.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
B
ISSN.2096-2479.2017.29.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