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飛
(四川綿陽四0四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
陳先飛
(四川綿陽四0四醫院,四川 綿陽 621000)
目的 探究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用隨機分類的方式將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包含25例患者。對照組中按照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實驗組中的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常規護理方式中加入臨床護理干預。并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存指標進行評分。結果 實驗組中實行臨床護理干預后患者各項生存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前后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癥狀,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效果優于傳統的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臨床護理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1]。所以采用適宜的護理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護理,是提高患者預后恢復的關鍵因素。本次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用隨機分類的方式將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50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包含25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為46~74歲,平均年齡為(59.6±6.9)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為47~71歲,平均年齡為(61.3±7.4)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中按照常規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護理方式對病人進行護理,其中包括入院宣傳教育、治療健康教育、預后的常規護理等內容。
實驗組在進行對照組同樣的護理常規基礎上進行臨床護理心理干預,具體干預方式如下。
生理護理是臨床護理中一項最重要的內容,生理護理不僅是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還需要保證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感受到舒適。例如保證病房環境溫馨舒適,保持整潔干凈與室內的良好采光,將室內溫度與濕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并在病房內配置電視機以及收音機等物品,保證患者的休閑娛樂。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介紹病房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條規,避免患者出現違規現象,同時應當告知患者洗漱間、休閑區、娛樂區的位置,使患者能夠盡快適應醫院環境,這樣做有利于后續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好轉。
由于大多數患者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沒有完整的認識,患者往往容易出現患得患失、焦躁易怒、以自我為中心的情緒。在這個階段,護理人員要與患者進行及時溝通,同時向患者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使患者對心力衰竭有正確認識,讓患者對生命和治愈充滿希望。除此之外,當患者主動向醫生和護士尋求幫助,這時候護理人員要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幫助患者進行心理調整,讓患者在治療前后都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1.3 評價指標
本文對患者的心理狀態、治療態度、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做出研究。所有得分結果按照線性轉換的方式使所有單項的得分在0~100之間,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質量越好。在完成舒適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治療態度、總生存質量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實驗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中實行臨床護理干預后患者各項生存指標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護理前后差異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結果對比
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臨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電圖反映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壞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變,并可出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2]。
研究表明,為患者營造出積極的治療環境,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有效手段;同時,護理人員應當根據醫師的判斷,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對病情進行控制,密切監視患者的血壓、血脂等生理指標的變化,避免各類并發癥的發生[3]。對于需要急救的患者,在應用急救藥物的過程中,應當根據患者的發病狀況調整靜脈注射速度;在應用心律失常藥物時,應當將藥物進行稀釋后再對患者進行使用[4]。
試驗結果說明,臨床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癥狀,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效果優于傳統的常規護理,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呂仲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電監護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10-11.
[2] 蘭 麗.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臨床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28):6183-6184.
[3] 王明娟.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3):199-200.
[4] 周 光.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24):1-2.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9.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