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良偉,王 慧,閃晶瀅,邱 磊,王冬梅
(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 阜陽 236600)
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
權良偉,王 慧,閃晶瀅,邱 磊,王冬梅
(太和縣人民醫院,安徽 阜陽 236600)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對照組(n=25)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n=25)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率為96.00%,對照組為76.00%,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縮短患者治療周期、減少治療費用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均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其多是由于消化系統潰瘍、急性胃粘膜病變、血管畸形等病因所致[1],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黑便、嘔血、血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發病較急,且病情發展迅速,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患者的救治效率對于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3]。優質的護理服務對于提高救治效果具有積極作用[4],基于此,我院采用臨床護理路徑(CNP)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理想,現報告如下。
低血容量休克,積極鼓勵支持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穩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后期的治療、護理;②入院后24 h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飲食、止血方式、用藥指導等疾病治療相關健康教育,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病情發展情況,強調遵醫囑治療對于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主動性;③飲食指導護理人員依據患者出血的嚴重情況給予個性化的飲食指導,初期給予禁食或流質飲食,隨著患者病情的好轉,逐步過渡到半流質飲食、軟食,指導患者少吃多餐,避免使用粗糙、堅硬及刺激性食物[6];④病房陪護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每次僅能有一名家屬陪伴,醫院安排經培訓上崗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全程陪護,包括洗漱、擦身、喂藥、喂食、協助大小便、接送患者接受檢查治療等[7],并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心理狀況進行監測;⑤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和患者家屬介紹緩解期的注意事項,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自我護理方法,一旦患者出現黑便,應立即回醫院進行就診復查。
1.2.2 評價指標
以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見表1。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25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25例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式護理,作為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2.64±5.8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5 h~3 h,平均時間為1.74±0.58 h,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22~52歲,平均年齡32.38±5.76歲,發病至入院時間0.5 h~3.5 h,平均時間為1.71±0.63 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確診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②患者發病時間<4 h;③患者無嚴重肝腎疾病、無惡性腫瘤疾病;④患者無嚴重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意識清晰;⑤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給予患者病情監測、對癥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和遵醫囑給予治療藥物。觀察組患者使用CNP式護理,即患者入院后,由科室主任、護士長、主治醫師和責任護士組成CNP工作小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在評估基礎上制定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方案,以時間為橫坐標,以具體護理內容為縱坐標,繪制患者臨床護理路徑表,由護士長對患者護理路徑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指導和檢查,具體實施如下:①入院期間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詳細記錄患者的入院時間、便血、嘔血和意識情況,向患者和患者家屬詳細介紹醫院的環境、作息、陪護制度[5],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糾正患者循環系統障礙和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
組別 n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觀察組 2 5 9 . 7 8 ± 3 . 2 5 2 7 4 9 . 7 5 ± 4 5 9 . 2 8對照組 2 5 1 3 . 3 9 ± 4 . 1 9 4 8 8 2 . 1 4 ± 5 7 8 . 4 3 t -3 . 4 0 4 -1 4 . 4 3 5 P 0 . 0 0 1 0 . 0 0 0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為96.00%,對照組為76.00%,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常見的急癥,若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進一步發展成為上消化道大出血,進而可導致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8]。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服務是保證患者救治效果的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對于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9]。臨床護理路徑(CNP)是近年來臨床上倡導的護理服務模式[10],其通過以患者的治療時間為橫坐標,以患者接受的護理內容作為縱坐標,繪制患者的臨床路徑圖,一方面可以讓護理人員了解每日的工作內容,避免護理工作中出現遺漏,提高患者護理服務質量[11],一方面也可以讓患者清楚的了解自己治療的全過程,讓患者對自己疾病治療情況有所了解,有利于提高患者主動接受護理的積極性[12]。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縮短患者治療周期、減少治療費用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均具有積極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1] 李金蓮,陳齊鳳,林翠珍.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0,10(3):114-115.
[2] 李保英,凌 云.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6,6(4):70-73.
[3] 趙小蓉.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5,5(6):177-178.
[4] 徐 靜.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6):856-857.
[5] 陳莉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2):1648-1650.
[6] 譚 琳.臨床護理路徑在消化性潰瘍并發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112.
[7] 林 玲,李 燕,常 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5):627-629.
[8] 梁活娟.臨床護理路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6):147-148.
[9] 沈 瓊,胡麗娟,葛 梅.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4):14-15.
[10] 邱春霞.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110-112.
[11] 謝敏華.臨床護理路徑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5):129-130.
[12] 林丹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中國傷殘醫學,2016,24(7):158-159.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29.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