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會梅,陳 瓊
(沭陽縣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江蘇 宿遷 223600)
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無縫隙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
項會梅,陳 瓊
(沭陽縣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江蘇 宿遷 223600)
目的 探討老年冠心病患者護理中無縫隙護理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人員對常規護理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基礎護理措施,對觀察組的患者,護理人員對其加強護理干預措施,采用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在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下,觀察兩組患者的SAQ評分。結果 無縫隙護理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93.56±4.24)、疾病的認知程度(86.42±3.44)、治療滿意度(90.64±3.52)、心絞痛穩定(88.42±2.14)及活動受限(87.63±4.55)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84.25±4.54)、疾病的認知程度(76.54±4.61)、治療滿意度(64.64±4.67)、心絞痛穩定(59.53±3.55)及活動受限(68.43±2.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無縫隙護理措施,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SAQ評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機體狀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老年冠心病患者;無縫隙護理;應用價值分析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的增加,社會生活及經濟的不斷大眾,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我國冠心病患者的數量也逐漸增加,死亡率也不斷增加。冠心病是危害人類生命安全的一種多發疾病,其具有難治愈、病程長等特點,由于冠心病不能根治,加劇了患者的身心負擔。臨床上對于冠心病主要是采取預防及控制,同時加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選取了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對觀察組的患者采取無縫隙護理干預,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基礎護理干預,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比例3:2,采用抽簽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對照組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32±4.66)歲。無縫隙護理觀察組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0.38±4.74)歲。納入標準:所有的患者均符合老年冠心病的臨床診斷,無重大精神疾病、無智力障礙,均對本次臨床護理研究知情,且均屬于自愿參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進行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護理人員對常規護理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基礎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生活護理等,讓患者在遵醫囑按時合理用藥。對觀察組的患者,護理人員對其加強護理干預措施,采用無縫隙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無縫隙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及高年資護理人員安排,將全科室的護理人員分為3各小組,設立三級負責機制,由小組組長擔任第一負責人,高年資護理人員擔任第二負責人,設置三例護理人員為責任護士,為第三負責人。護士長安排小組與專科醫生共同負責一組患者,實行8 h在崗職制度及全體負責制度,根據科室護理人員的優缺點,合理排班,共同合作。同時,對小組成員的信息應主動公開,以方便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意見的反饋[1]。(2)無縫隙專科護理:①在患者入院后,為患者介紹無縫隙小組的成員及病房的功能區,消除患者對醫院的疏離感及陌生感,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心理狀況、對疾病的認知程度等,根據所獲得的資料,結合患者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2]。②護理人員應增加巡視患者的次數,對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等嚴密監測,加強心電監護,一旦發現異常狀況,及時通知醫生并配合搶救。絕大多數冠心病患者需要臥床休養,護理人員為患者做好皮膚護理,每日進行兩次,對患者的壓瘡好發部位進行有效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保持床單位的清潔與干燥,降低誘發壓瘡的風險[3]。同時應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應多多進食高纖維、優質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少食多餐,禁食高脂肪、高糖食物,忌濃茶、咖啡[4]。③多數患者對冠心病缺乏一定的認知,加之住院治療擔心住院費用,易產生負性情緒。護理人員應在患者住院期間,應讓患者知曉情緒對治療疾病的有利之處,鼓勵患者積極向上[5]。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心理護理計劃,適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在對患者進行干預時,應保持良好的態度,掌握與患者交談的技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述說心中的煩惱,并及時給予患者心理支持與心理安慰,讓患者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提升面對疾病的勇氣與信心[6]。④在患者疾病穩定后,護理人員應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對疾病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冠心病的誘發因素及發病原因,與患者共同制定相應的康復鍛煉計劃,告知患者增加運動量有利于改善機體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閉阻,從而有效改善疾病[7]。
1.3 觀察指標
在實驗研究結束后,護理人員使用(SAQ)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對患者的心絞痛發作、疾病的認知程度、治療滿意度、心絞痛穩定及活動受限5項指標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機體狀況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采取無縫隙護理措施的50例觀察組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93.56±4.24)、疾病的認知程度(86.42±3.44)、治療滿意度(90.64±3.52)、心絞痛穩定(88.42±2.14)及活動受限(87.63±4.55)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84.25±4.54)、疾病的認知程度(76.54±4.61)、治療滿意度(64.64±4.67)、心絞痛穩定(59.53±3.55)及活動受限(68.43±2.5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
冠心病是由于患者的冠狀動脈心臟病而導致的血管狹窄、閉塞,從而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于冠心病患者,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外,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極為必要。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人們對于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縫隙護理是優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科學的管理模式運用于護理過程中,進一步完善了護理計劃。通過對觀察組的患者采取無縫隙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SAQ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無縫隙護理干預,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SAQ評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機體狀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岳麗純.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協同護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29):182-182.
[2] 曹 茜.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5,3(36):118-119.
[3] 邵 靜,邵 丹,徐錫春.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觀幸福感及臨床指標影響的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4):108-108.
[4] 張曉瑛,夏文蘭,張 焱.舒適護理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及提高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4,20(1):65-68.
[5] 狄 青,楊 潔.延伸護理對老年冠心病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90-91.
[6] 李建華,朱宏彬.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8(2):321-324.
[7] 趙 琛.對應用護理干預對患有便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法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7):109-11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