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劉 紅,楊春霞*
(淄博市中心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
王 麗,劉 紅,楊春霞*
(淄博市中心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目的 探討與分析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胃腸外科接收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而觀察組則對其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焦慮、恐懼和疼痛等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給予胃腸外科患者采用循證護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該種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循證護理;胃腸外科管道;應用分析
由于胃腸外科患者的病情往往較為復雜,而且患者的病情發展通常較快,因此,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時就需要對其進行留置管道[1],這樣不僅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有效的觀察,同時也能夠針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但與此同時,該種治療方式通常會出現患者非計劃性拔管,或者意外脫管等情況。針對該種情況,我院近期提出對患者采取循證護理干預,通過臨床結果顯示,該種護理方式臨床效果較為理想,接下來,筆者將對這一護理干預做如下分析與說明。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胃腸外科接收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7~83歲,平均年齡(59.37±6.37)歲;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59.41±6.25)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包括對患者的飲食和藥物的依從性進行護理和指導,告知患者和家屬具體的治療方案[2],以及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
觀察組則對其采用循證護理干預,該種護理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幾點:
(1)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
護理人員應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之后,對患者的一些基本情況、臨床表現等進行了解,根據所了解的具體情況為其制定符合該患者的護理方案。
(2)提出問題
在患者進行胃腸外科留置管道之前,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其家屬把留置管道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進行詳細的說明,并把夜間非計劃拔管發生幾率較高的事情告知患者,加強對患者夜間管道留置的巡查工作。
(3)查找文獻
在提出問題之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所提出的具體問題去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對相關的臨床資料進行了解,并分析掌握所查找的資料[3-4],對所掌握的資料在本次循證護理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價值、是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以及能否解決目前所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判斷,為接下來循證護理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4)循證護理的具體實施
首先,護理人員應把留置管道的相關知識講述給患者,包括置管的具體方式方法、注意事項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溝通和交流,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
其次,針對存在非計劃性拔管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密切觀察該類患者,并做好相應的標記,做好交接工作。
最后,醫護人員還應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包括護理質量、職業素養等,以此來降低患者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幾率[5]。
1.3 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以及焦慮、恐懼和疼痛等改善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來對組間數據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為80%,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對照組的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分別為12%和14%,而觀察組患者的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分別為4%和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此外,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恐懼和疼痛等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恐懼和疼痛心理情況對比分析表()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恐懼和疼痛心理情況對比分析表()
組別 n 焦慮 疼痛 恐懼觀察組 5 0 2 . 1 1 ± 0 . 7 2 2 . 2 2 ± 0 . 3 7 2 . 4 0 ± 0 . 6 5對照組 5 0 3 . 7 4 ± 0 . 6 3 3 . 1 8 ± 0 . 4 4 3 . 5 9 ± 0 . 4 1
相關數據顯示循證護理干預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胃腸管道置管中,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的護理干預,而觀察組患者則對其采用循證護理干預,臨床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為80%,而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非計劃拔管率和意外脫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且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恐懼和疼痛等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
由此可見,給予胃腸外科患者采用循證護理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6],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醫患糾紛的發生,該種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中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1] 劉 艾.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4(25):315-315.
[2] 張雪燕.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5):215-216.
[3] 洪 玲.循證護理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信息,2014(12):320-320.
[4] 陳影紅.持續質量改進在外科患者管道護理中的實踐探討.當代醫學,2013,19(8):130.
[5] 齊向秀,王 微,范 玲.全胃切除術后腸內營養治療發生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1)1986-1987
[6] 汪 燕.食管癌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療效及護理.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90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