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邵 燦,曹小莉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精神科護理?
精細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王 莉,邵 燦,曹小莉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目的 研究精細化管理用于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0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實施醫治的精神科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于2015年11月進行精細化管理,探討實施前后患者沖動意外發生率與護理質量進行對比研究。結果 開展精細化管理護理后患者的沖動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護理滿意度(91.24±2.1)分較高(P<0.05)。結論 對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開展精細化管理可降低患者的沖動意外發生率,使得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不良事件;護理質量;精細化管理;精神科
為對精神科護理工作中護理效果進行進一步的探討,本文以我院實施醫治的精神科病例46例為對象,所有患者于2015年11月進行精細化管理,詳細分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0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實施醫治的精神科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于2015年11月進行精細化管理,其中,男33例、女13例,年齡31.6~71.8歲,平均年齡(47.4±6.3)歲。研究之前與46例患者進行溝通,都同意配合,已經存在認知以及精神有障礙的病例排除在外。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2015年11月前進行一般護理干預,于2015年11月進行精細化管理。具體如下:(1)對護理管理理念進行優化。以往對醫院精神科病的管理工作進行開展時,相關管理人員的理念有一定粗放性,管理工作開展效率不高。因此,需積極對精細化管理進行引入與應用,對管理理念進行轉化和優化,對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的控制,確保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細致性。(2)入院時:采用責任制,精神障礙患者由于特殊性,必要先進行保護,保證患者和他人安全,對患者接待熱情,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自我介紹,講解疾病相關知識[1]。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為其安排床位,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以及病房的環境,以此來消除患者內心的不良情緒。同時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相關事宜,如果患者不愿意配合,并且有較強的抵觸心理,則要對其進行沖動行為干預。患者入院之后要對其進行全面性的評估,主要評估的內容包括患者的皮膚是否完整、實際的進食情況、是否自傷或者自殺、行為紊亂、情緒低落、墜床、出走等。其次,還要調查患者的家庭背景、藥物過敏史以及是否存在軀體疾病等。盡快通知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查,對患者的入院醫囑進行嚴格執行,在必要的情況下采取緊急護理措施。
(2)入院后:①病區管理。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其熟悉醫院環境,制作各安全警示、溫馨提示語以及標識語。為了能夠快速識別患者的身份,采用床頭卡以及腕帶等。如果患者屬于危重或者老年患者,則需要采用護欄等保護措施。除此之外,還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同種病種宣教、集體宣教、一對一宣教、上墻公示以及分發宣傳冊等,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②語言溝通。護理人員要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環境,在患者到來時對其表示歡迎,出現操作失誤時要對患者道歉,患者主動合作時要對其表示感謝,要將患者作為整個護理的核心,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生活協助以及心理護理。③密切觀察。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精神狀況、意識等進行密切觀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了解,護理人員要掌握患者的姓名、病情變化特征、病情的實際診斷結果、治療措施與藥物以及陽性特征以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等,然后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及護理管理。要加強重點時段、重點患者、重點環節的管理,對護理人員進行彈性排班,對工作時限短、責任心不強、實踐能力與基礎理論能力差的護理人員要進行培訓、帶教,并對其進行監督。將患者進餐、用藥、探視、洗澡、注射治療等手段作為護理重點。對于高危患者,要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性的分析,并且要主動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身的判斷力與分析力。其次,要成立專門的護理質控小組,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督查,發現問題之后要及時將其糾正。
(3)出院時。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囑咐家屬按時給患者服藥并且定期回院復診,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3]。面對自身的心理活動較為復雜,患得患失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將即將出院的病人統一集合在一起,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傾訴自己的擔心,分享自己的喜悅,調整他們的心情,讓他們能夠以一個平常的心態重新接受社會的生活,從而逐漸消除原本存在的自卑和思想顧慮。
1.3 觀察指標
對實施精細化管理前后的意外發生情況與護理滿意度總結整理,并對比前后二者間的差異性。
開展精細化管理護理后患者的沖動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護理滿意度(91.24±2.1)分較高(P<0.05)。見表1。

表1 開展精細化管理護理后意外發生情況與護理滿意度對比
在當今的社會上,精神疾病會受到明顯的歧視,而且精神癥狀對肢體的支配村子一定的影響,會導致病人自身出現較為明顯的情緒障礙。對于病人而言,進入精神科病區等于一個陌生的環境,所以相對于之前生活,出現大量的改變會使得病人出現極為強烈的負面情緒波動,從而對未來的治療護理不利。
精細化管理指的是將細節及時、正確落實到專科護理、基礎護理中,嚴格規范醫護人員行為。因為精神科屬于一個具有特殊性的科室,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用精細化管理顯得更加重要。精細化管理優化了護理流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精神科護理人員安全防范意識增強,將不良事件發生概率降低[4]。
本次研究顯示開展精細化管理護理后患者的沖動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護理滿意度(91.24±2.1)分較高(P<0.05)。
綜上,對精神科護理工作中開展精細化管理可降低患者的沖動意外發生率,使得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從而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1] 吳 巖.精細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7(12):259-260.
[2] 史振娟,王 珂,劉利娟,李孟麗,白 晶.精細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滿意度[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4(07):241.
[3] 王海燕.精細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9(19):205.
[4] 孫紅梅.精細化管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7,4(22):109-11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9.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