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美華
(江蘇省鹽城東方婦產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優質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的使用探討
單美華
(江蘇省鹽城東方婦產醫院,江蘇 鹽城 224000)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500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給予優質護理)和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比兩組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情緒。結果 兩組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焦慮情緒分別為(31.28±6.34)分、(30.95±6.2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焦慮情緒分別為(16.33±3.45)分、(22.41±5.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優質護理用于婦產科手術室患者中,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的期望和需求,同時護士也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及時彌補護理服務質量中的不足之處。
優質護理;婦產科;手術室
護理是醫院整體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醫患矛盾突出的當今,醫護人員服務態度不好,非常容易引發醫患糾紛[1]。有學者指出護士在實際工作中忙于提高自己護理技術水平,忽視了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在臨床護理中只注重過程化的服務,忽視患者心理上的安撫。這就造成醫患矛盾不斷加劇。不斷提高[2]。手術室是為患者治療疾病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整體實力的體現。保證手術質量的同時,深化護理內涵,注重患者心理感受,保持患者身心愉悅成為本次研究的重點。2010年我國衛生部要求開展“優質護理工程”活動,目的是構筑和諧醫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因此本文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分析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婦產科手術的患者500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50例。研究組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7.8±3.7)歲;對照組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38.2±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常規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進行消毒、鋪巾,手術中嚴格配合主刀醫生,術后陪送患者返回病房。
1.3 優質護理
1.3.1 人文關懷:(1)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詢問患者:“房間溫度是否合適”、“是否感到寒冷,是否需要被單覆蓋”,在炎熱的夏天,護士及時為患者擦拭頭上汗珠。(2)手術前,患者在手術床上躺的時間較長,手臂、下肢會感覺不舒適,護士可為其按摩。
1.3.2 護理分工: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個性化護理,對于病情嚴重者,安排手術技能好、護齡長的護士進行護理。對焦慮情緒嚴重者,讓善于交流、溝通能力較好的護士進行心理護理。
1.3.3 后勤保障:(1)建立病區、手術室綠色通道,保障患者手術后能夠第一時間安全返回病房。(2)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由1名手術室護士全程陪護,負責與患者溝通、交流。(3)對于在手術室門外等候的患者家屬,護士提供熱水、座椅等生活設備。
1.3.4 提高技術:技術水平是反應護士護理能力的綜合體現,需要護士主動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及兩組護理前后焦慮情緒。
1.4.1 手術室護士工作滿意度:在患者出院時,發放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手術室護士職業素質、專業知識、手術室前溝通和健康教育、手術室環境設施、滿足患者需要、尊重患者、熱情接待等方面,滿分為100分。
1.4.2 焦慮情緒:采取SAS評分量表,分值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研究組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對手術室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 手術室護士工作滿意度研究組 91.23±5.67對照組 83.54±6.31 t 5.52 P<0.05
2.2 護理前后焦慮情緒
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前焦慮情緒分別為(31.28±6.34)分、(30.95±6.2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后焦慮情緒分別為(16.33±3.45)分、(22.41±5.5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隨著我國醫療水平迅速發展,使得患者維權意識增強。但是患者對醫學知識缺乏理解,若醫療過程中意外,就會認為是醫務人員的失誤。追根溯源,其實這是醫護人員與患者缺乏有效溝通,關愛與教育不夠造成[3]。
2010年我國衛生部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宗旨為樹立醫院高尚形象,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夯實基礎護理。衛生部部長馬曉偉指出加強優質護理可以實踐科學發展觀,惠及患者,實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本次研究中,將優質護理運用于婦產科手術室患者中,結果發現,研究組接受優質護理后,在對手術室護士工作滿意度、術后焦慮情緒情況上明顯減少,這與眾多研究報道一致[4]。
采用優質護理讓患者與護士有充足的交流,讓患者深切感覺到護理人員對自己的噓寒問暖[5]。此外優質護理中護士還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系統的學習如何和患者進行術前教育、疾病知識的普及,同時告知患者手術后可能存在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讓其對突發應激事件有心理準備。
因此,將優質護理用于婦產科手術室患者時,不僅可以滿足患者的期望和需求,同時能提高護士自身專業技能,及時彌補護理服務質量中的不足之處,改善患者不良情緒。
[1] 李福宣,白曉霞,敬 潔,等.手術室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7):135-137.
[2] 王昕華.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3):504-505.
[3] 汪翔鷹.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74):66.
[4] 譚小玉.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33):519-520.
[5] 吳秋霞.淺談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18):2415-241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28.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