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紅
(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23001)
?精神科護理?
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實踐效果評價
花月紅
(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223001)
目的 評價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實踐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精神科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優質組與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優質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結果 優質組護理風險發生率為0%,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基礎護理得分、文書書寫得分、健康教育得分、環境護理得分,與對照組相比優勢顯著(P<0.05)。結論 應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到精神科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實踐效果
精神科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對護理質量要求較高,改革護理服務模式,加強對患者的護理,是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提高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的關鍵[1]。本文選取本院精神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觀察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實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 0 1 5年9月~2 0 1 6年9月本院精神科患者5 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優質組與對照組,各25例。優質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8.74±1.3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37±1.26)年;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8.80±1.45)歲,病程2.5~11年,平均病程(4.42±1.3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包括給藥護理及病房環境護理等。
優質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改革科室護理管理模式,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基礎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觀察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得分,包括基礎護理、文書書寫、健康教育、環境護理4項指標。
1.4 護理質量評分方法
根據院方不定期檢查的結果,評估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滿分為100分,基礎護理、文書書寫、健康教育、環境護理各25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2(%)表示,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優質組護理風險發生率和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及家屬護理滿意度[n(%)]
2.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得分
優質組基礎護理得分、文書書寫、健康教育及環境護理,與對照組相比,優勢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得分
精神科患者缺乏認知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護理風險發生率較高,常規護理模式過于注重給藥,對患者生活的護理水平較低,護理效果欠佳,對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的提升不利[2]。應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到精神科患者的護理中,以解決以下問題。
3.1 護理模式的改革
護理模式改革方法如下:(1)制定實施方案: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進修,制定護理規范性文件,完善病房基礎設施,為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奠定基礎。(2)改革護理模式: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以及工作年限,對其進行分層,將其分為基礎護士、責任護士以及責任組長三個層次,根據護理人員層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護理要求,落實不同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實施彈性排班制度,節假日需確保護理人員充足。不定期的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薪資掛鉤,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及主動性。
3.2 優質護理方法
(1)基礎護理:精神科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生活的護理,定期組織患者洗澡、剪頭發等,確保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提高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護理人員需著重培養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可組織患者進行學習,對患者加以鼓勵,表現出對患者的關心,減輕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排斥感,確保患者治愈后能夠盡快融入社會。節假日期間,可組織患者觀看晚會或排練節目,為患者之間的溝通提供空間及時間,鍛煉患者的認知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改善抑郁等精神類疾病患者的精神狀態,提高疾病治療有效率。(2)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保持耐心,反復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主動了解患者當前的心理狀態,與之溝通,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以及調節能力。(3)護理文書書寫:確保護理文書書寫嚴謹無誤且及時,降低護理文書書寫差錯的發生率。(4)環境護理:提高對維持病房環境清潔的重視,做好病房消毒,及時打掃,及時換洗床單,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境。
本文研究發現,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后,精神科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為0%,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基礎護理得分、文書書寫得分、健康教育得分、環境護理得分,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護理風險發生率顯著降低,護理質量及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應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到精神科患者的護理中,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1] 宋文英.優化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2):38-41.
[2] 羅月嵐.精神科封閉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及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護理,2013,5(03):185-186.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8.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