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虹
摘 要:《美狄亞》是歐里庇得斯的經典之作,本文從此文廣義修辭學的角度來解讀《美狄亞》。
關鍵詞:美狄亞;修辭;身份符號
中圖分類號:I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068-01
一、修辭技巧——身份符號
本文的身份符號,指同一行為主體具有相同修辭功能的不同身份代碼。《美狄亞》中,將美狄亞和伊阿宋的身份符號概括如下:
美狄亞:外鄉人、女主人、主母;伊阿宋對她的稱呼:我的仇敵,牝獅;棄婦
伊阿宋:壞東西,朋友,一個流亡的人,世界最大的惡人,丈夫。
以《美狄亞》女主人公的身份符號修辭為基礎,規約戲劇的文本發展走向,如下:
女主人(外鄉、伊阿宋的妻子)-苦命妻子-棄人-伊阿宋的“仇敵”-“殺孩子的兇手”
老仆人:“我的女主人美狄亞……隨著它的丈夫和兩個兒子來往在科任托斯城。”介紹美的身份:是伊阿宋妻子,女主人,科任托斯的異鄉人。 “二進場歌”中歌隊談美,稱她為“苦命的妻子”,多了定語“苦命的”修飾。這里將美妻子的身份符號進行推動敘述。美是伊阿宋的妻子,但沒妻子的幸福,她只是頂著妻子稱呼空殼的美狄亞。在這種符號下她的舉動:反常——脫離一個正常妻子的范疇,容易被理解。
但隨即美的身份符號由“苦悶的妻子”轉變成了“棄人”。“棄人”有三重身份符號疊加。第一層是被國家遺棄: 戲劇“三第一場”中,克瑞昂對美說:“我命令你……外出流亡!”。第二層是被伊阿宋遺棄:“五第三場”中,伊阿宋對美說“你竟罵起國王來了,你該想想,你僅僅得到這種放逐的懲罰,倒是便宜了你呢”。伊阿宋覺得自己以 “朋友”的姿態勸告美,更說明妻子身份符號不存在。第三層是被自己遺棄,丈夫的愛戀被自己遺棄,孩子的疼愛被忽視,轉而代替的是冷漠慘淡的生活。
在“九 第四場”伊阿宋稱美狄亞為“我的仇敵” 在“一三 退場”中伊阿宋稱美為“殺孩子的兇手”,這里的身份符號帶有情感傾向,有[+厭惡 +暴動]的語義特征,厭惡指向美狄亞,暴動指向美狄亞的行動。
二、修辭詩學
以“五 第二場”進行分析
美狄亞:……我背棄了父親,背棄了家鄉,跟著你去到佩利昂山下,去到伊奧爾科斯。……可是,壞東西,你得到了這些好處,居然出賣了我們……我姑且幫你當作朋友,同你談談,——可是我并不像你給我什么恩惠,只是想同你談談而已。
伊阿宋:……可是你——你心里明白,只是不愿聽我說出,聽我說出埃羅斯怎樣用那百發百中的箭逼著你就了我的身體。
《美狄亞》戲劇文本內交流中,構成上述二者對話主體之間,具有顯隱同在的夫妻與非夫妻關系。美狄亞愿與伊阿宋談的是夫妻曾經的經歷,最終說以非夫妻關系的朋友角度來談談。
上述中就有敘述推進的修辭詩學的功能:“可是你——”這是伊對于美的指責,這指責可能是伊對曾經與美一起的那些的不愉快;同時對美來說,“可是你”讓她承受著付出而獲的后果。曾經的付出,現在成了獲罪的源頭。這里從“可是你”到“到你心里明白”所屬語的添加在這里充當了轉瞬的修辭過渡:從“可是你——”的指責,過渡到“你心理明白”的說明,話語色彩變輕的同時,也表明伊已把自己置身于丈夫之外,甚至給美貼上自私標簽。正是歐里庇得斯設計的情境修辭,使得在這里二者這里的對話的內交流其實是受阻的。從而打開一個層面的外交流信息通道,讓接受者越過二者這種被阻的障礙,重新建造理解。
三、修辭哲學:美狄亞與伊阿宋的情理
當曾經拋家棄鄉的愛情最終變成殺人的流血復仇事件時,美狄亞不斷說自己“情感勝過了理智”。但這是最表層的,美會有殺人這等瘋狂舉動,反是在理性的指導下進行。
首先,美與伊的結合,便是經歷流血事件。在美的思想暗流中,已埋伏下暴力的理性。起初她們還沒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美對于伊的愛越深越體現她不斷升級的暴行。而現相對安定的婚姻后,伊背叛她,美身體中的暴行又被激活:她的愛得不到回報,她必須為自己做些什么。
把美的復仇規程進行歸納,可發現有這三方面:(1)規劃復仇;(2)尋求庇護;(3)進行復仇。可以發現有意思的就是(2)是尋求庇護而(3)才是進行復仇,美能提前冷靜地為自己尋求可得到庇護的場所,可表明美復仇的理性。從中我們還能看出她不想與其他人同歸于盡,這更可以表明她理性所在:她認同自己所作所為。如果美對于自己行為是一種不認同感,那么本應該是內疚感,這種內疚感是不易促使她讓自己活下去的,很大程度她是會在殺害眾人后自殺。
同樣在伊阿宋方面,他拋棄美也是一種更具諷刺意味的“理性”。美陪她流浪到科任托斯,放棄一切成為異鄉人。而現在在伊看來,美反倒成了絆腳石。他寧愿拋棄妻,也要娶一個他不愛的公主,只為了自己的私欲。固然他的這么一種“理性”舉動,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美看清一切,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復仇。
筆者認為從美狄亞和伊阿宋這里對于真正理性的反思考,一方面不僅是對人物精神的內涵的豐富,更是對于人類自身世界的思考。歐里庇得斯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美滿的愛情成為暴力殺戮之源的戲劇故事,更是一個對于心靈的拷問的反思。
參考文獻:
[1]譚學純.廣義修辭學三層面:主體間關系及相關問題[J].當代修辭學,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