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 晚明時期的繪畫流派的錯綜復雜是當時繪畫界備受矚目、吸引人的特征之一,在這一點上,與西方繪畫有著相近的地方,畫家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信仰進行藝術的創作,在畫家們創作繪畫的地點又分別屬于不同的流派。在這一時期,最有特點的藝術家當屬于董其昌。
關鍵詞:南北宗;董其昌;文人畫;山水畫
中圖分類號:J2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20-01
一、董其昌的藝術風格
董其昌對當時整個時期的藝術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他在朝中身居高官,又是當時首要的書法家和學者,當時的董其昌代表著權威的藝術話語權,這給他帶來了無比的自信于自傲。他在當時出版了大量了藝術著作,例如劃分了“南北宗”;并且在很多作品上留下了自己的題跋,也做過無數的鑒定,有武斷的鑒定,也有中肯的品評,無論好壞,到現在這些鑒定都有著十足的分量;其中的一部分以今天的眼光看起來很有洞察力,還有一部分就顯得太過武斷。
在圣弗朗西斯科的亞洲美術館中收藏著董其昌的一幅作品,這是他藝術生涯上最好的作品之一,他運用了典型的倪瓚的構圖,沈周也模仿過倪瓚的作品,但是沈周的作品構圖是截然不同的,技法卻是一樣的。董其昌不同于沈周,他保留下了典型的倪瓚的構圖,但是技法卻完全不同,董其昌的構圖雖然經營位置與倪瓚一樣,但是卻顯得雄偉和不安分,色調的沉悶,樹木的枯乏。董其昌的山水畫家十分排斥風俗性,從內容上看跟倪瓚一樣的一絲不茍,山水畫中幾乎沒有人物,如果我們相信繪畫風格反應畫家個人的話,那么就會覺得董其昌是一個十分嚴肅且高度原則的人。
董其昌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自然也引入到了他的這一系統中,他用前朝畫家們的眼界視野來觀察和分析自然,然后他發現了一些他喜歡的視覺材料,然后他將這些視覺材料按照他自己的原則來重新組合,這里很容易就會陷入到一個誤區,那就是他的作品完全就是他的畫論的表現載體,這就大錯特錯了,圍繞董其昌的并非他的觀念,而是他的視覺形態,他的作品有意的不和諧,雖然看著不舒服,但是不能否認這些不和諧所產生的視覺藝術力量,也不能認為這些不和諧是他繪畫水平不夠所導致的。
二、董其昌的“南北宗”論
董其昌最有名也同時最有爭議的地方就是他的“南北宗”,他把前朝的古代大師們按照他的“南北宗”系統加以分類。這是矛盾的所在,因為“南北宗”這個系統太過復雜、爭論性又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只能理解為他并非有意的劃分藝術地盤,但是他卻歌頌了文人畫,卻貶低了院體畫與職業畫家。他的“南北宗”是想要把整個繪畫的歷史與畫論整理到一種即使他自己滿意,也讓同時期人滿意(至少是說服他們)的藝術新秩序中,至少他做的十分成功,從董其昌之后的繪畫文章中,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來都深受他的影響。
董其昌認為南北宗的劃分是以畫家的繪畫風格與精神狀態來劃分的,而不是畫家們所在地域來劃分的。董其昌曾云“李思訓寫海外山,董源寫江南山,米元暉寫南徐山,李唐寫中州山,馬遠,夏圭寫錢壙山,趙吳興寫霅苕山,黃子久寫海虞山。”董源寫的“平淡天真”,而馬、夏寫的雄勁粗硬。“元季四大家,浙人居其三,王叔明湖州人,黃子久衢州人,吳仲圭武壙人,惟倪元鎮無錫人耳。江山靈氣,盛衰故有時。國朝名士僅戴進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他們都是江浙之人,黃、吳、王為南宗、而戴進為北宗。
從這些史料可以看出雖然畫家所處的地理環境影響其畫風,但是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其代表的精神。“權欲之心,繪事之蠹也”所以在董其昌看來,書畫這等雅事,不但要求精神高尚,也要有著開闊闊達的心靈。因此董其昌在評論畫家時,不重畫風,只重精神。
董其昌的“南北宗”,極力的提升了黃公望與倪瓚的地位,將元畫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認為,在元畫的基礎上,吸收一定的宋代院體畫的優勢,就會給當時的繪畫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并且他十分推崇文人畫,他將歷朝歷代的畫家是不是屬于文人畫做了一一的劃分,在他的引導下,文人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董其昌以禪宗的兩個宗派來解釋中國畫,所以有了“南北宗”的這個概念,這在中國畫的理論上是巨大的貢獻,也是董其昌所做的最大貢獻,他在“南北宗”里詳細區分了唐至明以來歷代山水畫的風格;在“南北宗”中,董其昌“崇南貶北”,在此基礎上推論出了“漸悟”和“頓悟”的劃分,“文人畫”與“畫工畫”的劃分;他大力推崇南宗為正統畫家,而北宗被他貶斥為了“畫工畫”“行家畫”,被將王維定為南宗的祖師,將李思訓定為北宗的祖師,把荊關董巨,米芾,米友仁、和元四家為南宗正統,把趙伯駒、趙伯嘯和李劉馬夏定為北宗,雖然這些定論從古至今爭論不休,但是卻對晚明以后的中國畫起到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董其昌.畫禪室隨筆[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2]魏云飛.從“南宗北論”淺析中國山水畫的發展[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