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 要:本文以中國畫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為主題展開論述,首先對中國畫與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對相應的應用手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中國畫元素;園林景觀設計;藝術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163-01
一、中國畫與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存在的內在聯系
園林景觀可以包括現代園林中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園林景觀設計指的是設計人員根據現代社會居民的價值取向以及相應的審美觀念,并應用相應的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完成相應的園內建筑營造、植物配設、園內地形改造以及園內道路設置等工作,通過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創造出符合大眾審美的園內景觀。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應該注意對多種藝術手法的應用,促使所創設的園林景觀與當地文化能夠相互融合,進而使得園林景觀在符合美學特征的基礎上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園林景觀設計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而中國畫同樣作為古代藝術發展的產物,與園林景觀設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我國古代早已有“善畫者善園,善園者善畫”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很多園林設計者就是畫家,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園林景觀就是一副寫意的中國畫。中國畫是古代畫家通過視覺感受和思想融入所創作的藝術品,中國畫不僅符合藝術審美特點,而且是藝術創作者的一種情感表達,所以,可以將中國畫看作是園景觀的意象圖。
二、中國畫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一)留白的應用
在中國畫中,留白手法的應用,是為了通過空白處與著墨處的對比以突出主體,進而表達藝術家的藝術思想,而且所留的空白之處可以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留白手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虛景與實景的相互映襯,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夠突顯園林景觀的基本功能,又能夠營造出意境空間,進而給游園者提供更好的游園體驗。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要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表現出充分的尊重,并且通過文化元素的融入,在保留原有環境精髓的基礎上實現對新環境的延伸,最終實現園林景觀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蘇州園林的留園入口處,則運用了留白的藝術處理手法,通過空間開合曲折,在加上光線的明暗變化,游園者利用漏窗可以欣賞到園內若隱若現的精致。在經過通道后,原先若隱若現的景色盡收眼底,給游園者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我國很多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通過留白藝術手法的應用,將傳統農業和現代商業的有效結合,在突顯現代化商業氣息的同時,體現出濃厚的文化色彩。
(二)空間處理技法的應用
在中國畫的創作中,藝術家往往不會拘泥于感性直觀,通常會將三維空間和四維時間聯系起來以增加景深,在中國畫創作時,畫家會使用三遠法進行空間處理,在處理之后,所構成的空間特點主要表現為平面化、層次節奏感強。在我國的園林建設中,頤和園則巧妙的采用了這一手法,在園內景觀設計中,將建筑、樹木以及橋梁等景觀進行分層設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從視覺上增加景物的深度,使游園者產生一種深遠感。而且在湖岸邊的樹木設置中,將松樹、楓樹以及柳樹進行分層設立,進而形成了明顯的空間層次,由于不同的樹木在顏色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也形成了相應的色彩層次,通過這種設計手法,給游園者一種良好的視覺體驗。在中國畫創作中,藝術家經常會使用到虛實結合的手法,而將這種藝術手法運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中,能夠體現出良好的空間效果,所建立的空間中,在幫助游園者完成游覽和休閑的同時,能夠使其感受到一種深邃的意境,進而為游園者帶來獨特的觀光體驗。另一方面,園林景觀設計不僅體現在三維空間的多樣性,而且有第四維時間的多變性,而這一設計理念的運用主要表現在園林景觀的四季變化中,在春夏秋冬四季,通過將桃樹、柳樹、荷花、桂花以及梅花等景物的配設,為不同季節的游園者都能帶來良好的游園體驗。
(三)意境的應用
在中國畫創作中,意境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在寄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等方面,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古代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追求神色氣韻,在向人展現繪畫作品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其中意境的突顯,古代畫家將其稱之為空靈之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這一藝術手法表現為園林內部三維空間的虛實置換。針對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寫意的手法,將有限的實體景觀表現出無限的空靈意境美。如,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深山藏古寺”,古寺建筑在深山老林里若隱若現,營造出“有聲更覺靜”的空靈境界。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畫與園林景觀設計存在密切的聯系,中國畫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實際運用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入手,具體包括留白的應用、空間處理技法的應用以及意境的應用等。
參考文獻:
[1]林生貴.“新中式”景觀設計風格的運用方法經驗談[J].城市建筑,2013(06).
[2]鮑英華,鮑鯤鵬.傳統園林空間中的留白思想解析[J].中國園林,2012(05).
[3]杭程,李莎.從中國畫“留白”手法看中國古典造園的藝術成就[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07(08).
[4]原軍慧.留白非空,空白非白——論中國繪畫之“留白”與西方美學之“空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