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軍
【摘要】閱讀作為一項活動,沒有人生而就會,這是需要學習的。但是如果深入課堂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就會發現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反思,才能了解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課型;能力訓練;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閱讀要求過高影響學生閱讀興趣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要求過高、過細,超過了大多數學生的水平,打擊了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現象在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比較深的老教師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比如能夠正確地歸納課文中心思想、提煉段落大意是閱讀水平高的一種表現,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上語文閱讀課時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給學生講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但是由于歸納課文的中心思想需要相當強的分析問題和歸納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學生都做不到,但是由于考試時有這方面的內容,結果就變成了不是由學生自己歸納出課文的中心思想,而是教師把課文的中心思想總結出來,告訴學生,讓學生去背誦,這就給學生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使他們對語文課產生了恐懼和抵觸心理,打擊了學習語文課的興趣。再比如在語文教材中,由于很多課文取自于語言大師的作品,這些語言大師不愧是語言大師,他們對詞匯的運用有獨到之處,從而使對事物的描繪、思想的表達、情感的抒發生動鮮明,令人耳目一新,取得驚人的藝術效果。在閱讀課上抱著欣賞的態度給學生講解這些詞匯的運用妙處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但是不應該在作業和考試中出現類似的題目,因為這超出了大多數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有的人說,學生缺乏這種能力不正好應該培養嗎?問題是除了極少數將來吃文字飯的學生需要這種能力,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這種能力將來是不需要的,所以沒必要在這方面提過高的要求,否則也會給學生造成學習的壓力,挫傷他們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本來閱讀是一個很愉快的情感體驗過程,但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了超過他們實際水平的要求,給他們造成了壓力,結果就使他們視閱讀如猛虎,避之唯恐不及,怎么會熱愛呢?
二、現實閱讀教學課型反思
語文教材從選材上來看是包羅萬象的,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有人事;既有古代的,也有現在的,還有對未來的展望和幻想。應該說,在選擇課文內容方面,編輯們是花費了苦心,他們希望學生在學習這些教材時,既能學到其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又能多知道一些自然、社會生活、歷史等相關知識,在思想情操方面也得到熏陶和修養。面對這多重要求,有的語文教師就糊涂了,不知道怎么做了,他們忘記了語文課的教學目的就是通過教材內容去教給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課文內容所表現的語言形式,去學會通過這些語言形式來領會他人的思想感情,來了解別人傳達的知識;學會使用這些語言工具來準確、生動、鮮明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他們的教學重點不是放在通過課文的閱讀和分析去掌握其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而是大講特講課文的內容,把語文課上成了歷史課、思想品德課和科普課,背離了語文教學的目的。
把閱讀課上成了單純的語文課,對課文承載的內容不求甚解。我們上閱讀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重要表現就是能準確、快速地領會別人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應該說,要做到這一點,不只是同語言文字方面的知識有關,也需要掌握一些相關的知識,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說,語文課也承載著因教材而適宜向學生傳播知識的任務,因此,語文課又不能單純只進行語言分析,也要把教材的內容講清楚,使學生順便擴大知識面。為此,教師在備課時,除要從語言形式方面對課文進行分析之外,對課文中涉及的知識也要搞明白,以便把課文的內容能夠準確地傳達給學生,雖然這不是必須的,但是要求能夠做到的,做不到就不合要求!
有的教師雖然注重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但是只推薦文學方面的作品,幾乎沒有推薦優秀的科學小品、科普讀物,這也是一種偏頗。在語文課上,我們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固然有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之目的,但是也是為了今后他們在工作中擴大知識面、更新知識之用,因此,不能只推薦文學作品,地理、歷史的等都應該加以推薦,只要適合他們閱讀,他們能夠接受,作品本身又很優秀,就應該介紹給學生,使他們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這才能達到閱讀課的目的。
三、閱讀教學中的能力訓練反思
重視讀、寫,輕視聽、說。聽、說、讀、寫是語文基本功,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文課的基本職能,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說重視閱讀寫作,忽視聽說能力是一個普遍現象。從廣義的角度看,我們可以把閱讀看作是接受信息的過程,閱讀課就是培養學生快速、準確捕捉信息和準確理解信息的能力,如果這樣來理解閱讀的價值,那么就應該把聽力訓練也算作閱讀課的教學任務之一,因為聽也是接受信息的一種重要方式,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方式。所謂“語文”二字,實際上就已經包括語言文字兩種表達信息的方式了。有的人說,聽、說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進行的活動,還需要語文課專門來講?那是自然,聽說能力雖然有自然生長的一面(但是如果細致分析起來,這也不是純自然生長的,而是包含教育的成分,雖然不是通過學校教育),但是要想快速增長這種能力,把這種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非得進行專門的訓練不可。我認為,正是由于聽、說是今后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離不開的活動,所以,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必須放到語文課上來,提到語文教學的議事日程上來。
重視精讀能力的提高,忽視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我們看一位語文教師上閱讀課,對教材的分析是很細致的,從字詞句到文章結構,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表現手法,那分析可謂是鞭辟入里、面面俱到,屬于精讀的范疇。對學生進行這種精讀訓練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鋪天蓋地,這些信息魚龍混雜,要很好地利用這些信息,就要有從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這靠那種精研細磨的精讀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的閱讀課除了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精讀文本的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和提高他們快速閱讀的能力,以便跟上時代的要求。可以說,在語文閱讀課上忽視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一點亟待解決。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