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艷
【摘要】情感教育對學生來說很重要,語文課堂是實現情感教育的最佳場所。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進程。因此,語文老師要借助語文課堂教學這條天然管道來實施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強烈的感情氛圍中充滿活力,怡養性情,使他們的心靈達到更高境界。
【關鍵字】語文教學;情感;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種子會萌發出幼芽來。”語文課堂是實現情感教育的最佳場所。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什么作用呢?白居易說的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知道教學活動是含有情感因素的,學生的情感、教師的情感都涵蓋在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能否發揮出情感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好壞起著決定作用。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那么,在平時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根據教學實踐所得以及參考吸收別人的經驗基礎之上,我認為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教師要想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高,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讀書也能知曉道理。語文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情感因素,各類文章的語文教材就是一個儲滿情感因素的倉庫。語文課堂進行情感教育,必須依據文章情境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展現多層次、多形態、全方位的情感場所,以文章的情感為基調,用教師的情感來誘發、喚起學生的情感。
例如講授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教師應當首先熟悉創作背景。該詞寫于宋神宗熙寧八年,其時蘇軾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夜里,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悼亡詞。想當年王弗嫁給蘇軾的時候才16歲,蘇軾不過19歲,少年夫妻情深義重。然而不幸的是恩愛夫妻,一朝永訣。轉瞬間王弗逝世已然十年,這十年間,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推出的新法,備受壓制,心境也無比的悲憤。被貶到密州后,又整日忙于處理政務,生活處于困苦境地,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對于王弗,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蘇軾時刻未曾忘卻!蘇東坡的這首詞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教師只有充分了解相關知識,才能對于本詞的感情線索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該詞的抒情線索,即以“夢前—夢中—夢后”為線索抒發詞人對亡妻的深切悼念,以及對自己仕途坎坷無限感傷之情,應讓學生從反復的吟詠中去體會,才能真正賞析這首千古流傳的悼亡詞。
二、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效果不佳,只有通過積極主動地創設情境教學,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小說、戲劇作品時,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去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加深印象。在課文導入時也要講究技巧。
例如我在教白居易的《琵琶行》,上課鈴聲尚未敲響,學生陸續步入教室,提前給學生播放《琵琶行》的琵琶曲,屏幕上播放和課文有關的畫面,教室一側剛好有其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名句,有的學生在走廊里還談笑風生,一進入這樣情境的教室,就坐下聆聽悠揚的古樂,好奇地看著屏幕上畫面。他們的表情告訴我們,這些學生已經被激發起一定的情感了,那么他們就可能較快進入本節課的學習狀態。
三、教學中注重朗讀,激發學生的自覺性
文學是借助具體的語言來描寫的。作為語文教師,應擁有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尤其是語文教師的示范朗讀。成功的朗讀,可直接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通過教師生動的朗讀,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
如朗讀《將進酒》,這首詩重讀的比較多,而且感情有升有降,如開頭兩句“君不見……”這兩句中最后三個字要讀的語重而情深,主要抒發李白對韶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從中我們體會到他的壯志難酬。“與而同銷萬古愁……”一句中最后三個字也要重讀,讀來能讓人體會那種無限深廣的憂憤哀愁。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進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一個站在高堂之上,對月當歌的“謫仙人”。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情感基地,那么我們教師該如何做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能讓學生產生情感,教師自己必須充滿強烈的感情。那么,教師情從何處來,愛從何處生呢?那就需要我們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教師要對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對所教的學生、對所教的學科充滿愛,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愛。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才會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充滿激情,充滿耐心地對待學生。
其次,要具有較為全面豐富的知識。淵博的知識是情感的源頭。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語文專業知識基礎,還要不斷學習專業外的知識,用別人豐富的經驗來拓寬自己的眼界,這樣教學才會融會貫通,不斷進步。抒發作品之情,引發作者之想,使語文課堂變得活潑生動,趣味盎然,學生才會充滿興趣,才會和作品、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內涵。
另外,還要有生動的教學語言。生動的教學語言是教師活躍課堂、樹立聲望的支撐點。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其基調各不相同,有的色彩明麗,有的意境深遠,有的簡潔自然,有的華美富麗,有的豪放,有的委婉……因此,教師課堂中教學語言也要不斷變化,或喜悅,或憤怒,或悲哀,或贊揚,或譴 責……感情一定要與課文的基調一致、和諧。
總的來說,要想提高課堂效率,語文教師除了要具有淵博的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扎實的基本功之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積極、豐富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課堂情感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李艷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