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潔 彭鑫鷺
摘 要:如今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階段的背景下,傳統產業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使政府機構、企業組織和高等教育機構均十分重視對創新型人才、質量型人才大量培養。在傳統“工匠精神”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助力下,創客運動日益成為改變全球經濟增長模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育領域的變革性力量。美術作為國內義務教育階段有極強可塑性、創造性的課程之一,國內美術教育行業積極的將傳統美術教育與"創客"相結合,希望能結合美術學科的可塑性,吸收已有的創客教育運行經驗,促使已經從起步階段走向規范、快速發展的創客教育早日形成系統科學的教育模式。而目前國內美術教育與“創客”結合的情況如何,即將從事美術教育行業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從“創客”的思維出發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注意和思考的?
關鍵詞:創客;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3-0228-01
21世紀后各類科學技術的普及,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通過各類科學技術使創意變為實現,使創新逐漸從單一門科走向跨門科整合的創新模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內美術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基礎的文化義務教育上,已有的傳統美術教育市場也相對飽和,傳統美術教學課程逐漸趨向模式化,而這種模式化并不利于未來社會培養創新型技術性人才。同時,在國際“創客“浪潮推動下,國內創客空間經過一定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已有較為成熟的形態。因此,教育部門及時加以引導,以深圳為試點印發《深圳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課程建設指南》(試行),意圖結合深圳的強大優勢進行創客教育課程的系統化制作,開展深圳試點公立學校,并向全國開展創客教育課程進行的基礎準備,希望通過美術與創客的結合,從小開始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們與現代技術的接觸,為新一代的發展打下埋下更多可能性。
目前現有的創客美術教育是培養有創新型人才的教育。以3D打印機數臺、定格動畫、軟陶、衍紙等具有新鮮感、容易上手的內容為主,常與當地科技館形成館企合作,吸收年輕的創客團隊合作建設創意工坊開設公益課程、多媒體平臺。教育部門對于“創客教育課程”的支持,使公辦學校愿意為“創客教育”積極提供試點,為此類課程研發機構創造極大的發展空間。較為專業的創客機構會根據自身的設備與市場,結合制作相應的系列課程,并提供配套的服務。
在創客教育的目標上,中西方的現階段也并不相同,西方學者認為創客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對學生創造力的開發結合現代科學技術,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而我國傳統美術教育過于依賴課程設計、專業老師,而創客教育是依據社會新需求而生,因此“創客”的融入,使課程以創新創意為出發點,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注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實踐的能力。目前階段則更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注重創新能力。因此,國內現有的創客美術教育機構根據社會新發展趨勢,通過自身所具有的師范技能和專業素養優勢,結合中外創客已有成果的學習考察進行實踐,希望形成跨學科整合、循序漸進的系統課程,以改變傳統填鴨教育的課堂模式,擺脫簡單機械的勞動力培養,通過維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培養學生自主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對于目前國內的教育來說,創客教育的設計范圍極廣,而想要創客教育有長期的發展,關鍵在于教育思想,社會整體教育思想的轉變才是傳統教育轉為新型教育的關鍵要素。教育實踐過程中也常會發現社會輿論的夸張化使學校對學生的過度保護、傳統穩固的授課模式、家長老師與孩子間的交流方式等等都是是創客教育發展必須思考的關鍵點。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是單向交流、交流內容也比較片面,部分媒體對于社會問題的夸張報道,容易引發社會群體加重對學校及教師的負面印象,在社會輿論的壓迫下,學校只能極大程度避免學生遇到危險,但也因此減少了學生在創客教育中多樣的實踐機會,長久以往創客教育無法進行充分的實踐及正常發展。
同時,教師對于創客美術教育的教學實踐經驗也較少、教學工作也較多加上已有的學校體系及校本課程的主導,對于新興技術接觸較少,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師生關系影響較深,教師教、學生聽,學生自由發揮的意識少,與老師的溝通也較少,想要長期的進行恰當引導、進行創客教育,還是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定位重新認識,與學生建立新的互動模式。在孩子成長尤為重要的家庭關系中,家長工作繁忙容易忽視對于孩子心理的關注程度,加上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影響,對于日常活動中對于孩子的行為活動也常出現壓制的現象,在主流科目上對孩子要求嚴格、行為控制較多,忽視了孩子自我成長的需要,不利于孩子自我思想的形成,在家庭教育中也并不善于積極引導,使孩子在獨立實踐中容易缺乏自信。
創新是社會整體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借助創客教育從培育新一代的創新能力促進社會積極發展,不僅僅是創客美術教育急需大量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更多的是處在新時代的教育群體,或者說是社會的每一分子都需要重新對自我進行審視。
參考文獻:
[1]陳剛,石晉陽.創客教育的課程觀[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
[2]何克抗.論創客教育與創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04).
[3]楊剛.創客教育:我國創新教育發展的新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03).
[4]鄭燕林.美國高校實施創客教育的路徑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