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鳳珍
【摘要】謹以《孔乙己》為例,用扣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或具體語境等方法來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答案容易一箭中的,方法簡單明了,學生易學樂學。
【關鍵詞】文學作品;細節;揣摩;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如何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這是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的一個重要的閱讀理解能力問題。
何謂細節?就是細節描寫。它是文學作品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是文學作品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惡以細微的描寫方式表現出來。細節描寫看似閑筆,其實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和安排。因此,學會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意義十分重大。
現謹以《孔乙己》為例,談談如何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
一、讀透文本,緊扣主題
細節描寫是為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服務的。因此,我們在啟迪學生如何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的時候,必須教會學生要緊扣作品的主題去揣摩。而主題要扣得準,讀透文本是根本。
如何讀透文本,正確找出主題?常用的方法就是厚本讀薄。所謂“厚本讀薄”,就是“在所閱讀的文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作品深處的東西,然后把其他一切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將自己誘離要點的東西統統拋掉”。
如《孔乙己》一文,學生在讀透文本后,對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題作了基本把握后,再據此對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深入揣摩,便可以循法而入,破法而出,游走自如了。
如對《孔乙己》三次肖像描寫的精彩細節揣摩分析:
第一次:“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第二次:當酒客指證孔乙己“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時,“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當酒客取笑他“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
第三次:“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
第一次細節描寫的揣摩,須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的就是“長衫”這個細節特征,因為穿長衫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象征,但孔乙己的長衫卻“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樣就活畫出一個窮困潦倒又自命清高、死要面子、飽受凌辱摧殘又自命清高的舊知識分子的悲劇形象。
第二次細節描寫的揣摩,則要抓住動作和神態的細節,如“漲紅了臉”“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突出了孔乙己盲目清高、又迂腐自尊,窮困潦倒、但仍以讀書識字為榮,死守“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信念。“撈”顯示了問話人的嘲弄尖酸刻薄,“籠”則說明其面色轉變之快,一下子擊中了孔乙己最深重的要害,“灰色”說明其內心痛苦至極,這樣,一個深受科舉之害的封建社會下層讀書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三次細節描寫的揣摩,則應引導學生抓住其面色由“青白”到“黑瘦”以及由“長衫”到“破夾襖”這兩個典型細節的極大變化,緊扣作品主旨內涵,便容易推斷出此時的孔乙己,不但肉體上深受傷害、精神上徹底坍塌,而且預示著悲劇結局即將來臨。
這樣歸納答案要點,因緊扣了作品主題,答案就顯得主旨鮮明,思路清楚,確是容易得高分的良策。
二、緊扣人物形象去揣摩
因為細節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的,因此我們在啟迪學生揣摩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細節的時候,必須教會學生要緊緊圍繞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特點去揣摩,這樣會使答案一語中的,命中率高。
如《孔乙己》中有幾處關于動作的細節描寫很生動傳神,如何引導學生透過這些細節描寫來分析其性格特點,進而揣摩品析其細節描寫的精彩?
下面謹以孔乙己兩次交錢買酒的動作為例進行揣摩玩味:
第一次:“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錢。”
第二次:“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
揣摩分析:
第一次動作描寫,其細節的精彩之處在于“排”字。可讓學生模擬一下“排”這個細節,就不難想象和領悟:當孔乙己把九文大錢一文一文的排在柜臺上時,他是多么的自尊、自豪、自得。生活雖然窮困潦倒,甚至淪落到偷竊度日,但他仍不拖欠酒錢。這個細節也折射出孔乙己這個人物性格中積極的一面。
第二次動作描寫,其細節的精彩之處在于不僅一個“摸”字,還有一個特定的環境描寫細節——“破衣袋”,以及關于買酒的錢的數目的細微交代。
一個“摸”字,既點明了孔乙己的貧困潦倒,也描繪出孔乙己拿錢的困難。從“排”到“摸”兩個動作的前后對比,鮮明地表現了孔乙己每況愈下的悲慘生活;而“破衣袋”這個細節,則是從衣著來表現他的極度的窮困潦倒;錢的數目方面,則從前次的“九文”,急劇下降到本次的“四文”,更是細膩地描畫出孔乙己經濟狀況的急轉直下,窮困不堪。
這樣的細節描寫,活畫出孔乙己這樣一個窮困潦倒、迂腐麻木、好吃懶做、自命清高卻又不失良善本性的封建社會舊知識分子的可悲形象。
如此緊扣作品人物形象去揣摩細節描寫的精彩,就顯得觀點鮮明突出,分析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三、緊扣具體語境去揣摩
細節描寫除了對凸顯作品主題、塑造人物性格有重大作用,它還對表現人物細微復雜感情、點化人物關系、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揣摩文學作品的細節精彩的時候,就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緊扣語境去揣摩。如《孔乙己》最后一段的細節描寫:
中秋過后……也須穿上棉襖了……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地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辨,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柜,不要再提……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見他滿手是泥……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本段細節描寫,如何緊扣其具體語境去揣摩?試品析如下:
本段語言描寫,還輔以環境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等具體語境,這就使得其細節描寫的內涵異常豐富:
其環境描寫,那晚秋的涼意,更給孔乙己的末路增加一絲悲涼的氣氛,也推動故事情節達到了高潮,同時也預示了孔乙己悲慘的結局。
其肖像描寫,“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其外貌較之前已發生了可怕的變化,說明他已貧病交加、潦倒不堪。
其動作神態描寫,“在柜臺對了門檻坐著”,“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著”,“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說明他已臨絕境、瀕于死亡,失去一切可以生存下去的條件了,同時也預示其悲慘結局必將很快來臨。
品細節,悟人生,文學作品精彩細節的揣摩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采用緊扣作品主旨、人物形象或具體語境的方法來揣摩其細節描寫之精彩內涵,答案容易一箭中的,方法簡單明了,學生易學樂學,學習效益高,很值得效法推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滕延紅.論《紅樓夢》的細節描寫[J].文學教育(上),2012(2).
[3]劉曉霞.蓮開千葉,瓣瓣入微——從描寫的角度來談作文技巧[J].高中生學習(高一版),2011(10).
[4]蘭芳.淺析現實主義文學《熱愛生命》中的細節描寫[J].金田,2014(9).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