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對不同專業的教學改革都提出了新要求。而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教學目標,堅持“學生、能力、創新”三個中心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重構和教學方法的多元探索,并以突出專業核心能力為重點,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制度保障。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
我國改革的縱深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對管理科學化和專業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既為管理類專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挑戰。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不斷加劇的就業競爭,如何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在加速推進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地方本科院校管理類專業發展的關鍵,明確教學改革體系的構成是保障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
一、教學目標:培養應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和相關改革的不斷深入,數量較多、分布較廣的地方本科院校,為適應形勢發展和提升自身內涵,掀起了一股“轉型發展”的熱潮。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密切關注社會需求,主動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區域不同行業和產業發展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成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共同特征,“轉型發展的根本指向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契合地方(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應用型本科人才”。[1]為此,“地方性”的辦學定位和“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為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中兩個共同的基本原則。而在確立了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后,地方本科院校內部不同專業則需要圍繞這一中心目標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而首先需要做的則是專業教學目標方面的改革。
作為綜合性和應用性特征較強的專業,管理類專業在教學改革中要確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即教學的目的是培養管理類專業應用人才。將這種目標落到實處,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注重專業、就業與職業的結合,即明確專業的性質、特點與學生就業的領域、崗位之間的內在關系,在促進學生就業的背景下,實現專業發展貼近職業要求,保障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二是注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結合,即在教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基本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改變“重專業輕就業、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不當做法。明確上述目標,是開展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提高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二、教學理念:堅持三個中心
教學理念是關于教學活動的基本態度與價值觀念,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具有十分主要的指導意義。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學理念不僅是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落實高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要素,也是指導教師日常教學活動、促進專業健康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和變革,開放、系統、和諧等原則逐步融入現代高等教育之中,以人為本、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等觀念逐漸成為現代教學理念的基礎,影響甚至支配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為此,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學理念的改革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基礎性和指導性的工作。
在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中,教學理念的變革是不同專業進行教學改革的前提和基礎。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在教學理念方面,要堅持三個中心:一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圍繞不同領域“管理者”的具體培養目標,真正圍繞學生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等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為目的,通過傳遞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二是以能力為中心,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要立足于不同“管理”專業的性質和特點,結合本專業的就業領域和崗位,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相關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三是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觀念,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思考和分析問題,提高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問題應對能力。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管理變革不斷加劇的時代,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理念也應不斷更新,但上述三個中心卻是始終應該堅持的基本內容。
三、教學內容:注重整合重構
教學內容是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基于師生互動所傳遞的信息,包括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教學內容源自師生對課程基礎知識、現實社會實踐的思考和整理,主要涉及老師“教什么”和學生“學什么”的問題。在高等教育領域中,教學內容的編排既要圍繞高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也要要綜合考慮專業性質和課程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加速、實踐變革頻繁,在客觀上對高等教育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更加開放和系統,使教學內容的編排更加充實和立體。為此,如何有效地開展教學內容的重構,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所有專業建設共同面臨的一項現實考驗。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關鍵是融入區域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并通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才和智力支持。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強調以適應實際生產需要為目標,以培養實踐技能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3]為此,地方本科院校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要主動適應上述發展邏輯,積極進行教學內容重構。首先,要立足基礎知識,注重管理類專業基本理論的教學,使學生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熟悉管理相關的基本原則和理論,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其次,要聯系現實實踐,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實踐,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觀察和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訓練;再次,要關注前沿動態,重視學科專業實踐發展和理論研究的趨勢與動態,培養學生的前瞻性思維,使學生了解管理發展和研究的最近進展。構筑基礎知識、現實實踐和前沿動態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教學內容體系,是管理類專業教學內容改革的重要任務。
四、教學方法:加強多元探索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各種行為方式的總稱,是教師引導學生探討知識、學習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作為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的重要保障,教學方法不僅體現了特定的教育教學理念,同時也受到特定教學內容、相關教學環境以及具體教學對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教學方法進行不同的分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取決于面臨的教學任務、學科知識的特點與學生的經驗基礎”。[4]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這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教學任務和內容的不斷更新,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成為一種必然。
在地方本科院校推進轉型發展和倡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積極探索適應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教學方法改革是不同專業的共同任務。管理類專業就業領域廣、綜合性特征強,在人才培養中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教育,又要加強業務能力的培養,真正為社會輸送“懂業務、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中,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之外,要加強教學方法多元化的探索。一是根據專業性質和特點,結合課程內容和要求,綜合采用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式;二是要適應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的趨勢,積極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動開展微課、慕課和網絡化課程的建設;三是要立足所在區域的不同產業和行業,結合不同管理類專業的特點,廣泛探索觀摩教學、現場參觀、崗位體驗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五、實踐教學:突出核心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是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組織開展實踐教學,不僅有助于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同時還有助于促進高校與地方不同組織間的合作與聯系,可以為加強校企合作和校地融合搭建平臺。當前高等教育中,對于不同專業來講,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也許有所不同,但是突出核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不同專業實踐教學的共同任務。實踐教學的宗旨在于通過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和業務能力,保障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適應性和統一性。
在地方本科院校加速推進轉型發展的進程中,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僅要系統實施,還要抓住重點,而實踐教學問題就是其中之一。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需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要要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強化實踐教學,即根據專業核心能力進行實踐教學的設計,促進專業核心能力與實踐教學的有效對接,切實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業務能力;二是要立足專業特點組織實施實踐教學,根據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專業的不同特點,與不同社會組織進行聯系與合作,開展專業見習、頂崗鍛煉、崗位體驗、現場觀摩等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三是要完善校內外實踐教學平臺和條件,不僅要完善校內的專業實驗室、實訓室及其設備和軟件的建設,還要不斷加強校外實習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四是要創新和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要以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式為載體,不斷拓展實踐教學的形式和方法。
六、教學管理:強化制度保障
完善教學管理,推進教學運行過程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是依法治校在教學領域中的集中反映和客觀要求。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高校教學運行的科學化與有序化,甚至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高校的辦學效益。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十分瑣碎和繁雜,加強教學管理的制度化已成為高校改革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議題。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是教學管理工作制度化的核心和關鍵。但教學管理的制度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在教學運行的各個部分和環節都要有相關的制度規定,而且制度還要貼近實際,具有現實操作性和可行性,并在實際的教學管理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和落實既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也是高校在辦學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一項新探索。為此,需要在不斷探索中,總結經驗和健全制度。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僅要在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做文章,還要在教學管理方面下工夫。加強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管理,需要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日常教學運行管理制度,如專業申報與撤銷、課程設置與調整、培養方案制定與修訂、教師授課考核與評價、學生學習評價與考核、實踐教學組織與實施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二是要明確制度運行的程序和步驟,增強制度運行的現實性和可操作性,并保障制度運行中的信息公開和過程公正;三是要嚴格貫徹落實教學管理的制度規定,堅持“依制度辦事、按流程運行”,避免制度被虛置化和教學管理工作的隨意性。
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而加強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不同專業面臨的共同任務。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改革,需要從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理念、重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強化實踐教學等方面著手,多管齊下、系統推進,不斷加強專業內涵建設,保障專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核心要義、目標趨向與根本指向[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4):1-5.
[2]張磊.基于人本主義的高等教育價值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5(10):24-26.
[3]孫澤平等.制度變遷與文化轉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的內在動因[J].重慶高教研究,2014(2):37-40.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15.
作者簡介:
馮曉民(1972.9—),男,河南長葛人,許昌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