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角色扮演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創造體驗患者接受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身心感受,能有利于激發學生潛能,幫助學生在日后工作中為患者提供更符合病患世紀需求的護理,能夠有助于提升護理專業學生實踐過程中的綜合技能。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法,將護理專業學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多角色扮演
目前,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護理學專業學生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傳統的護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在適應當前護理專業的培訓方向,教學資源緊缺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使得學生的動手機會逐漸減少。由此,為了培養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護理專業人才,本文主要探討了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以期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材料與方法
1.研究材料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將護理學專業年齡在18-22歲之間的學生分為實驗組60人、對照組60人。所有學生都為護理專業的女生,平均年齡在(18.49±1.78)歲,學習時間為3年。
2.方法
對照組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教師講授《護理學基礎》相關知識的實驗要點,對學生進行常規的教學模式,并按照常規教學方法進行示教。在課堂練習中,教師要進行指導,檢查學生對《護理學基礎》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回示評價。
實驗組學生采用多角色扮演教學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將試驗組60名學生分成各由5名學生組成的12個小組,兩位學生扮演患者家屬、一位學生扮演護士長、一位學生扮演病人、一位學生扮演護士。①準備工作:為了確保學生能夠理解本次活動的具體內容,任課教師要對本次《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目的、安全護理與臥位需要注意的具體事項及意義進行介紹;并概況每次角色扮演的操作過程和相關要求。②操作過程:扮演病患的學生要表現出非常痛苦的表情,需要躺在床上,并伴有痛苦性的呻吟聲,而扮演家屬的同學要在一旁安慰和開導病患。此時,扮演護士的學生要對患者進行護理和相關操作,護士長則在旁邊對護士的操作過程進行指導和幫助。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扮演護士的學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對其進行護理,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具體病情和病情發展狀況,并就相關健康教育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
3.教師點評
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細致地點評;學生可以就自己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向大家講述,并且教師要提出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問題,對所有學生的表現要進行總結和整理,給出解決和改進方法。
二、結果
在角色扮演實驗課后,為了了解學生對該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12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2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共收回有效問卷為120份。內容包括專業思想、學習興趣、團隊合作意識、交流技巧等。
1.試驗組和對照組調查問卷評價結果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記憶效果分別為3.85±0.34、2.54±0.05;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感性認識分別為3.90±0.23、2.20±0.13;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團隊合作精神分別為3.78±0.21、2.42±0.67;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積極性分別為3.68±0.05、2.45±0.17;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溝通能力分別為2.89±0.45、2.34±0.18;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專業思想分別為:3.45±0.24、2.23±0.16;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興趣分別為3.90±0.34、3.23±0.43。由此可見,角色扮演教學效果顯著,在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思想等方面,實驗組學生優于對照組學生。
2.實驗組與對照組操作考試的成績分析
實驗組操作成績得分為89.78±0.54,對照組操作成績得分為83.67±0.78,由此可見,角色扮演在提高學生操作能力上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操作中,實驗組學生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三、討論
傳統教學模式中,護理專業學生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課堂上,對于知識理解和具體操作缺乏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高,學生具有疲勞和厭煩的情緒,處于被動接受教師知識講解的位置上。而角色扮演法,能夠使所有學生都能通過角色扮演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操作技能,能夠促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斷地提高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1)能夠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護理技術細節比較繁瑣,操作步驟多,多角色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從枯燥的理論學習和單一的技能練習中嘗試不同的方法,提升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實驗課前提出病例中病人現存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以小組形式討論和解決。如:在護理臥床病人時,學生會充分考慮病人墜床或病情變化的情況,能夠隨時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詢問是否有不舒服的癥狀等,促進了學生主動提出、分析、問題。
(2)提升與人溝通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運用,能夠改變學生“啞巴”練習現狀,無論扮演護士、病人還是家屬,都能激發學生主動去說、去演,使學生從切身感受去理解,并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如在護理口腔病人時,學生會及時提出棉球的水是否擰干、止血鉗尖端是否會傷到病人口腔黏膜等問題,從而會更多滴關注病人感受、反思這些問題,進而去多詢問、多溝通。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角色扮演的方法的運用,充滿了挑戰性和趣味性,能夠是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思考每項操作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操作過程,自己導演,設計臺詞和流程,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操作興趣。
(4)能夠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多角色扮演方法的運用能夠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務,學生是一個團體,因此在練習過程中,為了提升整組表演水平,所有學生能夠群策群力,團結協作,為今后臨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增強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顧琳.角色扮演結合同伴評價用于助產學教學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5(04)
[2]石虹,朱文青,林瑾儀,戴江萍,白浩鳴,嚴梅華,徐蓓莉,沈錫中.角色扮演對提高醫學生問診技能的作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0)
作者簡介:
林琳(1989—),女,漢族,四川省三臺縣人,大學本科,助教職稱,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