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新課標的培養目標,發展初中生的地理思維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地理的實踐教學中,培養出學生具體的形象思維則是我們地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形象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從而獲得地理知識,形成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規律。本文將從形象思維的養成以及教師形象教學法的實施角度出發,并通過實際教學經驗來論述如和實施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形象教學法。
關鍵詞:地理教學;形象思維;思維培養;教學創新
一、利用地理模型來培育地理觀念
我們的教學輔助工具(紙筆、語言、地圖、多媒體、表格、計算機信息系統等)都可以被用來當作教學課堂中的有力幫手。地理模型制作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的地球和地球儀一章中,我們的教學難點是教會學生定位經緯網,我們的傳統安排是三個學時,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有的學生甚至分不清楚我們所處在地球的哪個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對策分三個步驟來實現教學目標。
第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方向感,通過自制簡易地球儀讓學生們動手操作,自主發現地球儀上的點和線的分布構成和特點,并告訴學生們地球實體并不存在這樣南北走向的經線和東西走向的緯線。
第二,通過制作簡易地球儀讓同學們腦海中生成一個地球的形象,要讓他們提到地球就在腦海中構造出一個類似的球體出來。這種自制地球儀是具體生活的表象,學生獲得的思維素材更加感性,更加容易培養地球的空間概念。
第三,認識地球儀上的經線緯線以及經度緯度。指導學生自行標出經緯線的度數,找出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不是硬性要求同學們記憶其中的區別和聯系,而是通過柔性的方法和探索思考進行深刻的記憶。對于南北半球的劃分,我們充分利用校園場地,將同學們分成小組在操場上畫出南北半球,標出經線和緯線。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理位置,每隊的兩組同學通過互相給點的方式,互相跳到對應的地理位置。充分的練習讓每個同學都能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征。
二、利用多媒體與模擬實驗的方法提高地理思維
空間思維素材的積累離不開觀察和操作等各項活動。我們在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為例子做說明,本章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概念,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地再造地理空間,使得地理事物直觀化可視化。借助計算機動畫演示地球的自轉,讓學生們置身浩瀚的宇宙中觀察地球的運動。學生容易看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和晝夜交替的現象。對于地球的公轉部分,我們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動畫把完整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模擬了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歸納總結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和晝夜長短和四季形成的關系。這種虛擬教學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理解空間形象,展現地理規律。在分組教學中派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地球和太陽的運動,并讓其他同學提出問題。例如,地球如何在自轉的同時實現公轉?同學又該如何演示?怎樣演示春夏秋冬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這樣問題的提出與解決讓學生在短期內獲取地理知識并加以鞏固,實現地理空間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升華。
三、融合地理學科特征來培養地理思維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為了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生活事物來活躍課堂氣氛,用郵票、新聞里出現的地名、自然傳奇等日常事物作為切入點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比如山的一面和另一面出現了植被茂密和稀疏的不同情況,我們提出問題假設是降水導致了這一現象。教師帶領學生實地考察,親自帶領學生登上山調研從而得出植被的分布情況是和山上的降水直接關聯的。學生用直接的觀察和抽象的思維雙管齊下的方法出色地將課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達到了我們追求的教學目標,實現了對同學們地理思維的培養。
其次,我們再對地理事物進行簡化分解。多要素的簡化有助于培養出抽象思維,以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中大洋與大洲的教學參考示范,課標的要求是運用地圖寫出各大洲大洋的大致位置。我們將其中的大洲大洋的信息進行分解,把握其各個地理的相對位置,從而簡化分解成為七大洲四大洋。同時我們勾勒出該大洋或者大洲的輪廓,用三角形來替代大洲,先記住它們的相對位置和大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動手繪畫出屬于自己腦海中的概念圖。與此同時,在慢慢地掌握了大洲地理位置的情況下,老師簡單的提示出各個大洋的相對位置,比如,用貼近學生的口語表達出北冰洋是亞洲的鄰居,大西洋與歐洲是近鄰,印度洋的南邊是亞洲。這樣由表及里,層層深入的提示使得記憶效果深刻顯著。
四、通過知識結構化的方法實現形象教學
鑒于初中生對于地理圖像的分析不到位,動手能力不夠重視,以至于多數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地理形象思維能力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地理空間想象能力差,地理圖表的生硬背誦,地理圖表解析能力不足,聯想創新發散思維匱乏。我們讓思維在空間里游走,解析每張圖每張表的構成以及代表意義,達到心中有圖,心中有空間方位的能力。對于區域地理和它們的人文特征,我們在指導學生認識國家、區域還有大洋的同時更應該教會他們用知識點示意圖的方式加以整理。知識的結構在這種方法下變得井井有條,使得復雜的碎片化的知識成為可視化的一個整體。這種高效的歸納體系如果應用熟練將實現學生的綜合復習能力的穩步提升。學生在此基礎上快速掌握人文與自然環境構成要素并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框架,心中有方法。但我們應該注重實際應用能力,在現實空間中辨別方向,不做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而是做一個現實中的小能手。這樣我們的地理教育才是成功的可以持續創新的模式。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教育階段中,地理教師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不可忽視。學生利用腦中的抽象概念和思維結合地圖表格,更好地認識地理事物,掌握科學發展規律,從而達到一種學習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新境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摸索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更高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葛恒巧.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4
[2]黃良英.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15,36(12):153
作者簡介:
魏紅(1983.3—),女,漢族,山東德州武城人,本科,單位:山東省臨沂市平邑賽博中學,中一,研究方向:初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