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亮 郭 創 李 衛
“全業融合”描繪“全景禮泉”
◎文/張 亮 郭 創 李 衛
“全景禮泉”是禮泉全域旅游的基本構圖,通過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等產業的全業融合,實現“門票經濟”轉向“產業經濟”,釋放出全域旅游拉動全域發展的魅力。
禮泉是全國知名的果業大縣,境內擁有75萬畝果園,每到春季10多種果花依次開放,全縣鄉村處處繁花似錦,香氣四溢,特別是萬畝桃花、杏花、梨花、蘋果花分外妖嬈,整個禮泉儼然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近年來,禮泉縣成功舉辦了九屆賞花季系列活動,在宣傳禮泉旅游形象、提升禮泉旅游影響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全域旅游的創建,深入推進了旅游供給側改革、“旅游+”產業融合模式在禮泉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釋放了旅游富民新活力。
2016年禮泉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6億元。
禮泉縣以建設陜西特色工業引領區、陜西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關中城鄉一體化引領區、關中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堅持把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美麗禮泉作為統籌城鄉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富民強縣的一項特色產業來抓。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農耕文化體驗園白村、激情歲月烽火村、杏花溢香山底村、昭陵博物館等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名的旅游景點和招牌。禮泉相繼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閑旅游縣、陜西省旅游強縣,袁家村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和4A旅游景區。
在全域旅游創建中,禮泉縣將推進生態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有機結合,建成了一批以“中國十大美麗鄉村——袁家村”為代表的美麗鄉村,促使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業融合互動,達到了民生不斷改善、產業持續推進、區域和諧美麗的良好發展格局。
禮泉縣213個行政村水、電、路、衛生、文化、人居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綠化、亮化、美化不斷升級,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并因地制宜在北部旱腰帶地區大力發展晚熟蘋果、葡萄、石榴等經濟林果,每年從陽春到金秋,各類林果鮮花盛開,果實相繼成熟,縣上根據節氣,陸續舉辦“桃花節”“杏花節”、御杏采摘、御桃采摘、御石榴采摘等系列活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大幅提高了農業附加值。
民俗風情游是禮泉一大特色,全縣探尋挖掘民俗文化的深厚土壤,以民俗文化為魂,相繼建成了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農耕文化體驗園白村、關中大集東黃村、激情歲月烽火村等彰顯不同民俗特色和內容的鄉村旅游景點。在禮泉體驗鄉村旅游,滿眼盡是富于鄉土氣息的民俗傳統手工作坊、民居客棧、名人雅居,讓游客遠離城市的高樓大廈,喧囂繁雜,感受到了一種簡單的、回歸原始般的內心靜謐。
禮泉的歷史文化熠熠生輝。鎮村歷史淵源深厚,昭陵、建陵、史德這些鎮、社區的命名直接與歷史相關,官廳、靈光、涼馬等村歷史傳說動人。昭陵九 山半山腰的東坪村發展農家樂18戶,每戶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被譽為“花果氧吧”。在縣城西片,建成了“門神”文化一條街,衍生了禮泉縣城西區的繁榮發展。
近年來,禮泉縣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資源整合、行業聯合、跨界組合,大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由景區旅游向全域旅游,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全力爭創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
為適應快速發展壯大的旅游產業,禮泉縣全面推進旅游業管理體制和執法機制改革創新,設立由縣旅游發展委員會、縣旅游警察大隊、縣旅游法庭、縣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分局組成的“1+3”綜合旅游管理體制;組建袁家村大景區管委會,設置更新其他景區服務管理機構;建立旅游安全管理檢查機制,制定旅游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建立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完善旅游投訴機制等。
為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探索聯合經營、授權經營、職業經理人經營等方式,促進旅游經營多元化,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投資、建設、營運旅游項目。同時,按照“全域旅游、全景禮泉”的思路,結合城鄉建設,產業布局,實現旅游與國土、城鄉發展、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等多規合一,編制《禮泉縣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打造宜游、宜居、宜業的旅游城市。

禮泉袁家村
禮泉縣按照西咸國際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定位,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舊城改造、城市道路控制性規劃,全面實施“廁所革命”,按照村莊景觀化、道路景觀化、農業景觀化、果林景觀化的要求,美化城鄉環境。
以“互聯網+”網絡平臺為支撐,實施全域旅游咨詢與指揮中心、景點無線互聯網、旅游電子地圖、旅游門戶網站、旅游云計算數據庫、旅游電子票務系統、旅游電子商務系統、旅游消費一卡通、旅游咨詢投訴及服務熱線、電子語音解說及互動終端等智慧旅游十大工程建設。實現有線寬帶鎮、村、景點全覆蓋,無線網絡全域覆蓋,重要景區節點WIFI全免費,全面建成智慧旅游服務體系。
整合全縣75萬畝水果資源和林果覆蓋率78%的生態資源,以及深厚的大唐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強勢推動“旅游+”農林果業、特色工業、地域文化、體育產業、互聯網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御桃、御杏、御石榴等御果產業,建設一批集觀光、旅游研學、農耕體驗、休閑養生、采摘垂釣與旅游購物功能于一體的農業旅游區、特色旅游村鎮。
圍繞大唐文化資源,規劃建設大唐文化集中展示區,實施昭陵遺址公園、袁家村5A級景區、關中民俗文化展示區、西部影視城、唐風小鎮、東黃小鎮等項目。圍繞全縣生態資源,實施主干路生態觀光帶東莊水庫風景區、醴泉湖生態風景區建設,推動旅游景區全面升級,提升旅游景區精品化、品質化水平,全力打造以旅游業引擎,實現全民參與旅游、旅游造福全縣的經濟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