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冉
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關(guān)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一方面,識字質(zhì)量的高低關(guān)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識字是學生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重要橋梁。那么,在小學語文低年段識字教學中,作為執(zhí)教低年段的老師如何運用高效的識字教學方法,使學生快速,高效的識字是每個老師迫切關(guān)心的問題之一。在此,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對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提出幾點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得到各位同行指點迷津。
一、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的現(xiàn)狀
目前,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現(xiàn)象,多數(shù)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在識字教學中,著重強調(diào)文字的工具性,忽視了文字的人文性,而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因此,識字教學只是要求學生日日寫,日日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就常常與枯燥,厭學聯(lián)系在一起,顯然這樣的學習方法肯定是高耗低效的。其表現(xiàn)在:
(一)識字重點不突出
新課標實施以來,在識字教學上出現(xiàn)不計其數(shù)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并沒有引起老師們的重視,只是一味的教學生識字,整堂課上下來要求學生把所有教授的漢字全都要會認,直到課堂最后一秒鐘都在說識字,并沒有將本堂課教授的識字重點給學生進行簡單而有效的總結(jié)。那么,作為低年級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習,加之學習任務(wù)重極易戳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隨之而來的是厭學,甚至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在教學識字部分教學目標明確,識字重點突出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缺乏理論指導
識字理論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基本專業(yè)知識,他關(guān)系到老師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同時也關(guān)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在教學中屢屢出現(xiàn)識字就是死記硬背,記住漢字的讀音,字形,結(jié)構(gòu)等。40分鐘的課堂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毫無頭緒中盲目學習,并不知道所學漢字來自哪里7它與生活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應(yīng)該怎樣記住這個字?以后的學習中怎樣運用?這些問題困擾著學生學習。正因為這樣,老師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并沒有將識字理論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從而引起學生厭學的不良習慣。那么,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將識字理論深入淺出的給學生進行講解不僅是老師教學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需要。
(三)識字方法單一
識字方法單一是教師的通病,因為多數(shù)教師對識字方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有的教師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在識字教學方法上下了一番苦功夫,沒有取得實質(zhì)性的進展。造成這樣的原因不是因為老師沒有這樣的意識,而是沒有在識字方法上引起重視,顯然是在備課,反思總結(jié)中只為教書而教書,沒有將高效的識字方法通過思維轉(zhuǎn)化為課堂實踐,久而久之,當教師在教學個性上形成定式后,任其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然而在整個教學中從一而終都是運用教師自己所謂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生識字,并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個性特點及年齡特征。那么,在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效率不僅低下,而且教師的教學技能也會停滯不前。
鑒于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身為一線低年級語文老師,不得不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高效的教學模式中快樂有趣的學習。那么,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科學的識字教學方法運用于教學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是新課改下教學模式的需要。
二、識字教學方法的應(yīng)用
現(xiàn)實問題促使我們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將日常識字教學中的成功經(jīng)驗與自己的研究探索巧妙結(jié)合,充分挖掘小學生在認識漢字上的潛力,豐富識字法的教學。通過執(zhí)教低年級的工作體驗,讓我得出的結(jié)論: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顯得至關(guān)重要。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7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教學時,幫助學生進行適當?shù)臍w類,既有利于提高學生識記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歸類識字法”是把各種顏色、形狀、類別的字卡貼在黑板上,然后以組為單位給孩子幾個小紙盒,請孩子按老師的指令或自己的意愿把黑板上的字卡分門別類地分出來放在小紙盒里。讓孩子孩子們在小組內(nèi)認讀,通過自主合作識字后進行歸類,一次按結(jié)構(gòu)分,二次按讀音分,三次按偏旁部首分,四次按字義分,將分好的漢字在小組內(nèi)輪讀,再進行比賽匯報。孩子們越分越有趣,越分識字越多,即使是學困生也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學習中,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
(二)游戲識字法
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將游戲恰如其分的運用到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改變學生識字的機械化,另一方面改變教師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設(shè)計各種與生字相關(guān)聯(lián)的游戲,創(chuàng)設(shè)真實,有趣,生動的識字環(huán)境運用于識字教學中,不僅使學生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例如:
(1)找朋友。老師把生字卡發(fā)到同學的手中,一個學生拿著“上”字說:“我是‘上,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課”的學生馬上出來和“上”合在一起,說:“我是‘課,我和‘上組成‘上課。”全班讀“上課”。
(2)摘水果。老師先畫出不同的果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yīng)的果樹上,如:“蘋、平”,“刻、該”,“楊、揚”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然后用這個字組詞并練習說話。
(3)動物找食。老師在黑板上貼上帶有漢字的食物畫,如:桃子、竹葉、青草、蘿卜、骨頭,又在另一處貼上幾種帶有此類漢字的動物畫,如猴子、熊貓、山羊、小兔、小狗,讓學生分別讀出各種動物和各種食物的名稱,然后幫助動物找出它們各自喜歡的食物,相對應(yīng)地貼在一起。
(4)猜字謎:根據(jù)這些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猜字謎以幫助記憶。例如:“一點一橫梁,梁下開個窗,大口張著嘴,小口往里藏。”是什么字(高:謎語猜出來了,字也就會寫了。
(三)生活識字法
語文具有開放性的特點,與社會其他學科融合性極高。因此,識字教學也應(yīng)該是開放的,不只局限于課堂,我們要利用好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孩子們主動認識生活中出現(xiàn)的漢字,如: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街道上的廣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稱等。在檢驗課堂時開展“我是識字小狀元”活動,既擴大了學生識字量,豐富字詞積累,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主動識字的能力。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識字方法,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和興趣愛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使學生積極地快樂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學生想學、愛學、會學的“活動課”,才能在以后的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