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蔚
摘 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資金壓力,促進了城市建設發展。但在此過程中也凸現出到期難以償債的風險問題。本文通過對這一風險問題的分析,找出造成風險問題的原因,并從金融機構、政府政策、融資平臺等方面提出了降低這一風險的方法。
關鍵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
Study on the Risk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Li Xin-wei
(Guangxi, China Blue Design (Group) Co., Ltd., Nanning 530011)
Abstract: Th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relieves capital pressure to some extent, promote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during the process, there has also shown the risk of debt. 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it, the paper proposes the reason for the risk and puts forwards several methods from angl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policy and financing platform.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platform; risk
1.引言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和機構等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2009年以來,在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大力刺激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全國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快速增長。截止2009年末,全國共有8221家投融資平臺公司,貸款余額為7.38萬億元[1],商業銀行截至2010年6月末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達7.66萬億元,其中存在嚴重償還風險的貸款占比23%,這意味著融資平臺貸款的風險敞口約在1.5萬億元,而同期銀監會公布的整個銀行業的撥備約在1.3萬億元[2]。地方政府通過政府融資平臺舉債融資,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籌集資金,在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應對金融危機沖擊和擴大內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防范和化解平臺貸款風險也十分必要。
2.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分析
2.1信息不對稱,風險難以分析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依托于政府成立,與金融機構在地位上不對等,又缺乏公開的信息和風險披露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很難洞悉投融資平臺的真實運作和風險狀況[3]。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投融資平臺的資本金、貸款資金的用途、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量情況和還款能力都是不清晰的問題,商業銀行很難估計該貸款的信用風險等級,也就很難采取精確有效的風險監控及防范措施。當融資平臺運營出現狀況無法償還貸款時,商業銀行無從追回,只能轉化為不良貸款或者是寄希望于政府償債。
2.2過度負債,風險過大
有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當期政績大舉融資。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很難根據融資平臺公司自身情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而是基于地方政府財政收支情況進行是否提供融資的決策。雖然銀行可以控制自身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總量,但卻無法控制同業金融機構對融資平臺公司的信貸投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可通過多頭融資擴大其資金來源。同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也存在過度融資的動力,通過融資解決建設城建等建設資金來源問題,可以積累政績[4]。上述因素導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大限度利用杠桿擴大融資規模,導致了自身過度負債的問題,從而增大了還款風險。
2.3依托政府信用,實際資金難以保證
表面上,各投融資平臺都具備政府的擔保,但當地政府承諾的有效性依然過多依賴于政府的信用,而并非在法律上能夠明確的體現。雖其資產總量較大,但經營性資產都很少,融資渠道也比較單一,公司缺乏通過自身運營產生利潤的能力等問題。一旦面臨資金鏈斷裂等災難的發生,當地政府根本就不具備還款的能力。其次,雖然有政府信用作擔保,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偏離中央的領導,政府內部的運作不規范,地方政府的不當行為都有可能影響到政府本身的信用[5]。
2.4責任主體不明確
地方政府融資的主體表面上是政府下屬的各融資平臺,然而資金實際的使用者卻是政府。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投資決策是受到當地政府管理的,而其對外融資也具有政府的擔保。然而,投融資平臺本身也是企業法人,所以在現實情況中,很難明確界定平臺債務的最終償還人或者界定不同償還人之間的還款比例,如若投資失誤,責任主體也是模糊不清。一旦無法按期還款,則可能出現兩方相互推托、無人承擔的局面。
2.5面臨較大的政策性風險
政府融資平臺類融資期限一般為5年以上。在貸款期限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區域政策、行業發展等政策的調整、變動都可能對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從而可能直接影響到政府融資平臺企業貸款的如期償還。對于一些建設項目以土地出讓收益質押進行的融資,目前我國對地方的土地儲備制度除了有一些基本的原則解釋外,在整體的法律法規體系中上尚無明確解釋,而對于融資與管理等問題也均無相關規定,因而銀行機構對于在此種情況下巨額放貸能否使借款主體按時償還債務還是具有很大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3.對策分析
3.1加強規范清理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