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而言,目前最亟待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區,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程度,同時也決定著我國整體縣域經濟的進步程度。但由于自然、歷史等客觀因素的影響,我省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相對滯后,抑制了城市化發展的進程。這就促使民族縣域成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單元。由于大部分民族縣域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其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創造了較佳的條件。
關鍵詞:市場營銷;民族縣域;旅游業
1.民族縣域旅游經濟概述
1.1民族縣域旅游經濟
民族縣域是指少數民族自治,并與周圍地區在民族構成上有較大差別的行政區域。廣義的民族縣域經濟是指民族自治縣經濟及少數民族聚居縣(民族自治區或自治州內少數民族人數占所在縣域總人口數的30%以上的縣域)經濟。民族縣域旅游經濟則是以民族縣域為區域范圍的旅游經濟系統。
2.屏邊苗族自治縣縣域旅游資源概況
屏邊苗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南部、紅河州東南部。距省城昆明300公里,距州府蒙自50公里,至越南首都河內300余公里。屏邊苗族自治縣總面積1906平方公里,?大圍山原始森林被譽為“動植物基因庫”、“天然美容院”。
3.屏邊縣縣域旅游市場營銷現狀
旅游市場營銷是促進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加速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引擎。雖然屏邊縣域旅游經濟不論是在管理水平、旅游市場拓展,還是在項口建設、產業規模上,都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口前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旅游市場營銷層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影響到屏邊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
3.1旅游營銷整體水平依然較低
屏邊縣近年來己認識到旅游市場營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以往的基礎上,采取嘗試拓展國內外旅游市場。但客源市場依然培育不足,與周邊其他縣市、昆明及全國旅游大市場的旅游市場聯動不夠,在外界缺少知名度,仍處于較低營銷水平。在整個紅河州乃至紅河州南部地區區域旅游市場份額中所占比重較低。
3.2縣域旅游市場細分、定位欠佳
任何一個旅游地在選擇目標市場時,必須充分考慮各細分市場的規模與發展潛力。就屏邊縣而言,雖然景區(點)資源較高,但多處于大山腹地,交通不便、“旅長游短”,加之受到配套設施與經營管理水平的制約,旅游營銷缺乏對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場需求的認真研究,不能很好地從旅游市場需求中細分出各級旅游目標市場,對旅游市場的準確定位欠缺,因此較難把握對旅游市場采取適銷對路的營銷,難以取得卓有成效的營銷效益。
3.3旅游促銷手段與力度有限
目前,屏邊縣己強化了新聞媒體宣傳,己在《紅河日報》、紅河電視臺等媒體定期刊登、播放旅游宣傳信息,并更新制作了《美麗苗鄉·森林屏邊》旅游專題宣傳片,修編了《屏邊旅游景區導游詞》,形成一定的媒體造勢。同時,整合資金擴大廣告宣傳力度,印制發放了旅游宣傳畫冊、折頁,在2017年2月20日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會上也播放了包含有屏邊人字橋片段的宣傳視頻,同時借助“東盟僑商會”等節會平臺推介屏邊旅游。但是,屏邊縣網絡促銷工作比較滯后,雖然設有旅游門戶網,但管理水平不高,網站內容相對單一,雖然將旅游六要素融入在內,但未能及時更新與管理,且無電子商店、旅游網絡互動等新興系統;雖然舉辦或承辦了一些節事活動,但活動規模較小,組織水平有待大幅提升,尚未達到較高水平的促銷力度。
3.4旅游產品結構層次較低,功能要素不配套
目前,相比其他地區而言,屏邊縣旅游資源仍然處在初級開發階段,縣域旅游正在轉型升級。精品旅游資源開發程度較低,未能充分地將屏邊獨有的自然景觀與苗族特色、歷史遺存等人文景觀有機整合。產品間缺乏緊密聯系,難以形成合力。如對境內主要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挖掘不深,游客參與性、體驗性強的旅游項口較少等。同時,各大旅游生產要素配套不足,尚未形成高效能的產業結構與高延伸度的產業鏈,未能延伸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與相配套的旅游功能,致使人均消費低,對推動民族經濟和增加農民收益效果不明顯。綜合而言,旅游產品、產業結構有較大的優化提升空間。
3.5缺乏現代旅游市場營銷理念
由于屏邊縣旅游開發時間較短,旅游發展不成熟,且受到交通、信息等資源的限制,對旅游市場營銷的認識不能與時俱進,甚至出現短視行為,旅游市場營銷理念仍停留在傳統營銷理念上,對隨經濟社會環境變化而催生的現代理念理解不透徹,不能貫穿于實際營銷之中。例如旅游生態營銷理念、綠色營銷理念、旅游服務營銷理念、旅游關系營銷理念、旅游知識營銷理念等。
4.民族縣域旅游視野下屏邊苗族自治縣市場營銷對策
針對屏邊縣域旅游市場營銷現狀,個人認為應以民族縣域旅游經濟為突破口,結合本縣縣域旅游發展實際情況,提出縣域旅游視野下的旅游市場營銷策略,以期促進該縣縣域旅游快速、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4.1深度挖掘旅游資源,打造縣域旅游特色品牌
培育和形成一批有特色、互補性強、高質量的民族縣域旅游精品,以精品帶動其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打造一系列精品民族文化旅游線路,并整合縣域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景區。借助大圍山地貌奇觀、奇花異草、徒步穿越大圍山等能夠代表地域景觀特色及具有壟斷性的自然資源,整合生態旅游、體育旅游、探險旅游、科考旅游等特種旅游形態,融入并突出體驗性,設計開發具有屏邊縣域特色的集生態、民俗風情、體育、探險于一體的體驗旅游項目,如積極探索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開展漂流、山地探密、火山口探險、自行車越野、苗族花山節歌舞、斗牛等活動,實現由單一的觀光旅游向復合體驗旅游轉型升級,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
4.2加強宣傳促銷,促進旅游形象對外傳播
就目前旅游營銷態勢而言,宣傳、促銷依然是讓大眾了解旅游相關信息的有效途徑。尤其是目前屏邊縣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資源受眾面狹窄、客源市場不足,強有力的宣傳促銷不可或缺,但需要在傳統促銷力形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除采用電視、電臺、報紙、宣教資料、廣告牌等傳統形式開展促銷外,屏邊縣亟需拓展并強化如下促銷形式:一是節事促銷。一方面,要組織旅游企業積極參加南博會、東盟僑商會、中越邊境交易會等大型節會活動,借助大平臺推介屏邊縣域旅游;另一方面,要辦好苗族花山節、屏邊荔枝節等各類文化節會以及各鄉、鎮旅游文化藝術節等各類節會,以節事活動促進旅游宣傳推介。二是網絡促銷。要借助網絡平臺,完善屏邊旅游門戶網,并與新華網等各大網站對接,推進資源共享與效益優化。三是人員促銷。每一位屏邊本地居民以及到過屏邊的旅游者均是屏邊縣域旅游最生動的促銷者,要高度重視口碑營銷。
參考文獻:
[1]吳忠軍.民族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13.
[2]屏邊苗族自治縣志〈旅游發展改革工作〉
[3]張旭峰.基于旅游資源分析的縣域旅游發展方向研究——以安徽省蕪湖縣為例[J].科技和產業,2011,(6):23-26
[4]安賀新,史錦華,韓玉芬.旅游市場營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281.
作者簡介:
岳逸凡(1988.1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云南蒙自,學歷: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