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趙坤+彭世琥


摘要:鐵錳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在處理超標的鐵錳水原水時,Fe2+、Mn2+往往同時存在,需要將它們同時去除。本章主要研究將化學預氧化與超濾工藝聯用,在現有條件下將水中超標的Fe2+、Mn2+同時有效地除去,且不產生二次污染?;趥鹘y氧化工藝條件下,采用次氯酸鈉作為氧化劑,并結合超濾工藝,探討預氧化-超濾組合工藝對含有Fe2+、Mn2+的共存水的去除效果。
關鍵詞:鐵錳共存水;次氯酸鈉預氧化;超濾;組合工藝
中圖分類號:X524文獻標識碼:A
鐵錳超標就會給人體帶來許多危害。鐵攝入過多會增加傳染病感染的風險,錳過量會給人體帶來巨大的危害,造成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等相應器官的病變[1],含鐵錳水的常規處理方法有自然氧化法、接觸氧化法、生物法、藥劑氧化法,而超濾技術在新一代膜技術中運用廣泛,逐漸成為國內外各個水廠的主要選擇。研究表明,超濾技術幾乎能全部去除顆粒物、懸浮物、膠體、細菌等,不僅出水水質穩定還減少了水質的二次污染[2][3]。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裝置
試驗裝置為內壓式中空纖維超濾膜。
1.2水質指標測定
主要指標為Fe、Mn。采用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和甲醛分光光度法測定。
1.2實驗方法與實驗流程
在水樣中投加一定量的化學氧化劑,氧化一段時間后再加入一定量混凝劑進行混凝沉淀,最后將氧化沉淀后的水樣通過45μm的濾膜,檢測過濾膜后水中的Fe2+、Mn2+殘余量。實驗流程見圖2:
2結果與討論
2.1設計進水水質
含鐵、錳共存水進水水質檢測如表1所示。
表1鐵、錳共存水進水水質
2.2次氯酸鈉-超濾組合工藝對鐵錳共存水的去除效果
當不投加氧化劑直接本試驗主要考察在超濾工藝前后,單獨投加次氯酸鈉對Fe2+、Mn2+的去除效果,原水中Mn2+濃度為0.25 mg/L,Fe2+濃度為0.75 mg/L,在室溫條件下,投加次氯酸鈉為氧化劑,并投加一定量的混凝劑(Al2(SO4)3·18H2O),氧化劑和混凝劑的比控制在1:80,氧化時間為4min,調節pH為8.0左右,次氯酸鈉投加量分別為:0 mg/L、0.3 mg/L、0.5 mg/L、0.7 mg/L、1 mg/L、1.2 mg/L、1.5 mg/L。
超濾時,水中的鐵錳去除效果不佳;Fe2+含量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Fe2+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氧化后的Fe2+呈含Fe3+的礬花,這也表明,直接超濾對溶液中的二價錳去除效果不佳,但卻對三價鐵有截留的效果。隨著氧化劑次氯酸鈉的投加,溶液中的二價鐵含量急劇減少,Mn2+含量減少的較為緩慢,這主要是因為Fe2+比Mn2+更容易被氧化,當氧化劑次氯酸鈉投加量較少時,次氯酸鈉會先與Fe2+反應,當次氯酸鈉投加量為0.3 mg/L時檢測得出水Fe2+濃度為0.051 mg/L,繼續投加氧化劑次氯酸鈉,可以看出二價錳的濃度呈直線下降,Fe2+的去除率減少較之前緩慢。當次氯酸鈉投加量為1mg/L時,出水的Mn2+濃度為0.073 mg/L。因此,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當Fe2+、Mn2+同時存在時,氧化劑次氯酸鈉的氧化順序是先鐵后錳,次氯酸鈉投加量為0.3 mg/L和1 mg/L時對Fe2+和Mn2+的去除趨于穩定,能將原水中Fe2+、Mn2+含量同時降至滿足國家標準。
3結論
通過預氧化處理工藝和超濾處理工藝進行組合,進行了次氯酸鈉-超濾組合工藝處理鐵錳共存水試驗,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a) 次氯酸鈉投加量為0.3 mg/L,能將原水中Fe2+含量降至0.051 mg/L,去除率為93.2%;次氯酸鈉投加量為1 mg/L,能將原水中Mn2+含量降至0.073 mg/L,去除率為70.8%;當Fe2+、Mn2+同時存在時,氧化劑次氯酸鈉的氧化順序是先鐵后錳,能將原水中Fe2+、Mn2+含量同時降至滿足國家標準。
b) 將次氯酸鈉預氧化處理工藝和超濾處理工藝結合處理鐵錳共存水,明顯加強了除鐵的效果,對錳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無疑是對工藝良好的補充。
參考文獻:
[1]張吉庫,傅金祥,周華斌,等.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與發展趨勢[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9(3):212-214.
[2]欒嵐,詹健,賈俊松.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分析及其發展方向初探[J].江西化工,2006(1):40-42.
[3]朱秀芹,李燦波.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發展歷程及展望[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36(6):121-122.endprint